圣诞刚过,元旦即将到来,而更盛大的春节还在后面。
年末这个时候,学生们盼着寒假,上班族期待年终奖和晋升,而即将本科毕业的“考研党”们,似乎成了社会上最纠结的一群人。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于今年12月23日开考,至25日落下帷幕。来自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报考人数万,比去年增长37万。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文无关)
对于这万人来说,元旦新年和春节假期,可能将在等待初试成绩的忐忑中度过,而身边的同学大多已确定好就业或出国深造等去向。一旦考研落榜,再来半路上改换赛道投简历找工作,难度和压力就更大了。
在高等院校扩招,“大学生”招牌不再值钱的当下,考研成为提高就业竞争了和毕业起薪的自然选择。不过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读研后,回报真的令人感觉值得么?
每经小编()注意到,麦可思研究院的一组数字显示,届本科生工作三年后平均月入元,而届那些选择继续读研深造、三年后才出来找工作的硕士生,平均月入元,竟然比本科同学还低。
辛辛苦苦读研三年,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发现自己成了本科同学的下属。这并不只是段子,而是真切存在的可能性。
不过,盲目的考研热和否定“读书有用”的想法,都是不可取的。年广东省发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读研是否能提升就业竞争力和薪资水平,也要分专业看,不能一概而论。
人民网撰文认为,考生应对理性对待当下的“考研热”,避免短视跟风,而应根据自己的志趣和能力选择合适的专业和院校,看重研究生生涯在人生中长期的效益。
考研人数今年增长20%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今年报考人数万人,相较于去年增长了37万人,增幅近20%。这其中,应届考生万人,比去年增加18万人,往届考生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
中新网记者梳理多省份考研报名人数发现,湖北、辽宁、湖南、河北等地的考研人数均创下历史新高。以河北省为例,今年全省共有12.05万人报名,比去年增加1.75万人,报名人数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此外,四川的考研人数增幅更是达到了45.87%。面对今年激增的报名人数,四川省已增加了6个高校考点和15个附属考点。
▲考研报名人数图片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从年到年,研究生招生计划仅增长6%,远低于报名人数增幅,考研竞争变得更加激烈。部分院校专业出现扎堆报考的情况,仅北京就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2所招生单位报考人数过万,个别院校专业报录比甚至达到40:1。
每经小编()注意到,今年考研报考考生中45%为往届生,越来越多已经工作的上班族选择通过考研为职场晋升铺路,而现在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普及也为这些人读研“镀金”提供了便利。
研究生比本科生多挣多少?
攻读研究生,需要花费不少的成本。
目前,我国学术型研究生的学费大多在-元/年之间,而应用型研究生学费较高,大多在-元/年左右,如果按两年学制保守估计,那么读研究生的学费成本在1.6万到4万元之间。
那么对于以提高起薪为目标的人来说,研究生毕业后的收入能收回这几年的成本吗?每经小编()注意到,市面上多家研究机构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这一问题。
智联招聘发布的《年应届生就业报告》显示,年专科应届生起薪元,本科应届生为元,硕士研究生为元。如此来看,读研能带来接近40%的收入涨幅,相差元。同时该报告还指出,本科毕业生起薪比自己内心预期低了元左右。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文无关)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今年发布统计数据显示,在届上海高校毕业生中,本科学生的平均月薪为元,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则为元,相差超过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数据反映的是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平均薪资水平,并不能反映在同一家公司的同一岗位上,研究生与本科生的薪资差别。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近三年大学本科生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都在持续上升。
以届为例,本科院校届毕业生月收入为元,高职高专院校届毕业生月收入为元,均高于城镇居民年月均可支配收入(元)。
更重要的是,本科教育在三年内的回报非常惊人。届本科生在工作三年后,薪资增幅达到87%。如果进行横向对比的话,届本科生工作三年后平均月入元,而届本科毕业后选择读研三年的硕士生,平均起薪为元,比前者少了近元。
从很多公司同一岗位的薪资来看,研究生入职的起薪可能比本科生每月只高出几百元,况且读研也不一定能带来就业率的提高。
据年广东省发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医学的本科就业率只有86.14%,而研究生的就业率就上升到了90.57%。但是教育学的本科就业率为79.13%,研究生毕业后反而下降到了69.23%。
应理性看待“考研热”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对考生考研的动机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30%的考生考研是因为“比较茫然、还没有做好就业准备”,还有21%的考生把考研作为就业的“备胎”,一边复习一边找工作。
大学四年学到的知识技能不多,面对就业压力和对未来的迷茫,很多人只是把考研当作“缓兵之计”。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眼下高烧不退的“考研热”,说到底是一个不健康的状态。很多考生是带着非常强烈的功利色彩去考研。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凌昊莹认为,具体到考生个人来说,在尊重个人兴趣和选择的基础上,一旦确定要考研,就要努力做到学历和能力相匹配,而不仅仅是通过考研来改变自己的身份。
每经编辑郑直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
中新网、北京晚报、麦可思研究院、人民网
转载请注明
本文转自每日经济新闻nbdnews
其他用户正在看
1、华为高管涉嫌受贿被带走调查!拿着几百万年薪,为啥还要贪?
2、贾跃亭,证监会喊你本周回国还钱!但律师的说法让债主心凉
3、扎心!拳王邹市明左眼视力已达残疾人标准,更让人惊讶的是…
4、最反转故事:“女乔布斯”变“大骗子”,又“压哨”迎来最后翻身机会
赞赏
长按白癜风的外用药白癜风品牌影响力单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wbfz/9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