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北晚嫦娥看神舟飞天

今天读报的主题首当其冲是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发射时间是今晨7时30分,正是属于北京晚报的时段,晚报记者就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见证发射全程。今天就让北京晚报的“嫦娥一号”琪琪带你看看发射中的那些节点,那些数字,那些只有在现场才感受到的氛围、了解到的情况。北京晚报今晨还专门推出一期电子号外。4点壮行者已经翘首期待凌晨4点,夜色正浓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入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最紧张、最关键的时刻。此刻,问天阁圆梦园广场灯火通明,等待观看航天员出征的民众早早便等在附近的马路边。“我是作为航天科技工作者的代表,这次从上海专程赶来欢送航天员出征的”,一位来自航天八院的女士手持花束,激动地说。“我们院主要负责的有飞船的测控系统,我们的产品经历了长时间的考验,这次将伴随航天员在太空飞行一个多月,我既紧张又充满信心!”4时40分许,当身着白色舱内航天服的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缓步走出问天阁一楼出征大厅,出现在圆梦园广场上时,身着民族节日盛装的民众欢呼四起,热烈的气氛达到高潮。此时,即将展开太空之旅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排成一行,景海鹏大声报告:“总指挥长同志,我们奉命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准备完毕,请指示!”“出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张又侠发出命令,同时举手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这时,《歌唱祖国》的歌声响起。歌声中,夹道来为航天员们送行的航天科技工作者们高举花朵和五星红旗,振臂呐喊“向航天员学习!向航天员致敬!祝你们成功!祝你们凯旋!”不到6时,夜色还未散去,位于戈壁中的发射场上空,一轮皓月,繁星点点。不远处,湖蓝色的发射塔架中,依偎着乳白色的长征二号F火箭。在它的怀抱里,正是整装待发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30分钟准备!”7时许,天色破晓,发射场上空传来了零号指挥员的口令。晨光下,发射塔架由上至下徐徐打开回转平台,由火箭托举着神舟十一号飞船离开塔架的怀抱,缓缓露出真容。“一分钟准备!”伴随着急促的口令,现场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发射进入读秒阶段,距离发射塔架1.5公里处,静候着火箭发射的记者们纷纷举起手机、相机。“5、4、3、2、1,点火!”“起飞!”霎时间,大团烈焰喷涌而出,托举着塔船箭组合体拔地而起。尾焰灼灼,伴随着巨大的呼啸,轰然划过苍穹。如同千军万马疾驰而去,直入云霄,很快便绝尘无踪。人们望着火箭划破天空时留下的大朵“白云”,有些留恋,又在心中默默为航天英雄祝福。此时,在距离地面公里的轨道上,9月15日发射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经做好了各项准备,等候着与神舟十一号飞船“牵手”。今晨7时30分,搭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秒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景海鹏、陈冬2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一号飞天是我国组织实施的第6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改进型神舟载人飞船和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成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第2次应用性飞行。飞船入轨后,按照预定程序,先进行约2天的独立飞行,然后与天宫二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完成为期30天的驻留,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飞船撤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独立飞行1天后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至独立运行轨道,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应用技术试验,并等待参加天舟一号飞行任务。长征二号F遥十一火箭与之前发射神舟十号的长征二号F遥十火箭技术状态基本一致,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与可靠性,进行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次飞行。考虑到需要长时间驻留太空,在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组合体连续飞行之时,将会因为偏航引起返回舱温度过低,此时有可能导致设备结露,影响使用;同时偏航也将引起推进舱贮箱和发动机温度升高,有可能超过温度上限,无法正常工作……研制人员对飞船的返回舱和推进舱进行了热控设计改进,使之有了更耐高温和低温的“外衣”,不再害怕太空环境的炙烤和寒冻。为保障航天员人身安全,发射场的地面应急撤离演练已经进行了3次以上了,发射场有15人组成的航天员救助队。航天员入舱之后,他们就会各就各位,在具体位置上待命。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救助队队员会在队长的指挥下统一行动,协助航天员出舱。如有紧急情况发生,发射塔架下的地下室可以做掩蔽体。在航天员进舱后、发射前的时段,如发生意外,可通过防爆电梯或紧急撤离滑道等紧急撤离措施撤离。而在飞行中,则需地面控制系统进行判决,一旦判决异常,飞行员连同返回舱将一同通过逃逸飞行器脱离危险区,保障人身安全。一旦飞船与地面失去联系,地面指挥系统将无法为飞船计算准确的落点,飞船将启动自主应急返回系统。届时,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将为保障航天员的安全再加一道重要的砝码。它可以进行轨道预报,并通过神经网络计算落点的控制参数,寻找落点的优选方案,进而实现飞船的自主应急返回。由于技术的改进,今晨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比以往提前35分钟入舱,即在发射前2小时10分钟进舱。他们干点啥呢?他们可不是在悠闲地待命,而是还要进行飞船飞行状态确认、生理状况监测及报告等一系列工作。比如返回舱、轨道舱舱门的密封性检查就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保证舱内密封后,要关闭舱门。神舟十一号配备了舱门快速检漏仪,仪器利用舱门的特有结构,在工作时向小空间内充入一定量的检测气体,通过监测小空间内压力的变化来判断舱门的密封情况。如果发生泄漏,舱门快速检漏仪会立刻发出报警指示。航天员对舱门进行处理,再次检漏合格后,顺利入住舱内。今晨4时40分许,当身着白色舱内航天服的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缓步走出问天阁一楼出征大厅时,人们都会看到,他们每人手里都拎着一个小箱子,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呢?据了解,这个小箱子是用来保持航天服内气体循环的。“为了防止航天员出汗,航天服其实是‘中空’的。这个小箱子里装的,就是用来给航天服‘通风’的小风机。”据航天员中心航天服工程研究室副研究员杨立众介绍,这次为航天员配备的服装分为在轨系列、地面系列和服装配饰,共有10套之多。在轨系列分为舱内工作服、舱内鞋、运动服、休闲服、企鹅服、内衣、睡袋。地面系列分为常服、地面训练服、作训大衣和常服大衣。此外,设计师还为航天员设计了一些具有太空特色的服装配饰,包括太空旋律系列、圆梦太空系列领带丝巾、蓝色系围巾、眼罩、耳罩等。值得一提的是,航天员服装上还有各种标志,比如:国旗、载人航天工程标、飞行荣誉标、任务标、姓名牌等。尤其是在飞行荣誉标上,有几颗星就表示这个航天员上过几次太空。景海鹏的衣服上应该已有两颗星。以上文字采写北京晚报特派记者孙乐琪,图片均自新华社神舟十一的内容可不止这些,今天先说到这,更详细的内容请看北京晚报。太空之旅33天,今天只是开头。明天各报肯定也全是神舟十一号的重磅报道,北京晚报今天抢先半步。最后有请北京晚报“嫦娥一号”孙乐琪与您见面,她是“航天专业户”,今天的报道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看完发射后,在大巴车上抱着笔记本电脑赶出来的。抢时间,没办法。虽很蓝瘦香菇,但为了读者,拼了。







































百癜疯
白癜风怎么样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wbfz/30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