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18日讯,翻阅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北京晚报》,泛黄的纸张上,每个“豆腐块”,都是一个时代的标记,记录着当时的北京,很多话题也延续到了当下。王海昆年5月2日的报纸,《本市部分居民楼信报箱破损严重》登在头版,只有4个版的老报纸,把这篇报道放在首位,可见当年信报箱对老百姓非常重要。文章的作者名叫“王海昆”,问起报社老前辈,大家都记不太清了。几经辗转,记者终于和王海昆见了面。他和信报箱有着怎样的渊源?又是如何与晚报结缘的?且听老王慢慢道来。年“邮报一家”时代今年57岁的王海昆,现任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新闻宣传中心《邮来友往》杂志编辑部主任,是《北京晚报》的忠实读者。记者见到王海昆时,用年5月2日的报道直切正题,一聊才明白,真正说到这篇报道,还有太多的“前缘”要梳理。年,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正是百姓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暴增的阶段,不但写信汇款寄包裹的频率增多了,市民读书看报的热情也增加了。当时刚刚复刊的《北京晚报》是百姓们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wbfz/17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