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敏明我不知道我上辈子是不是个木匠,很多时候,当我看见一件好家具,我总会想,它原来是一棵什么树,它是如何被伐倒、锯板、风干、设计,经过人的手掌的触摸,才成为了这样一件家具。旧时,江南几乎每个村子都有好木匠,一些木匠还从小上过私塾,有的还是落第秀才,有文化懂尺寸会算计,相当于半个“知识分子”。木匠有大木和细木之分。大木是建造木结构房子的,细木是做家具的。木匠使用的工具也很多,刨子,锯子,凿子,斧头,墨斗,钻子,定规,角尺等等。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正是工具的进步,才促进了家具的演变。我常喜欢用有趣来形容我喜爱的东西,家具也是如此。家具的有趣,首先是因为做家具的人有趣。比如鲁班,他看见春天有人在郊野放纸鸢,他就发明了个木头的鸢子,能让它在天上飞三天。他还给一些家具制作规定了尺寸,比如:“凳不离三、门不离五、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说的是:凳子的长度以三结尾,比如二尺三,有桃园三结义的说法;五代表五福临门;“七”和“妻”谐音,有“夫妻和睦,同床偕老”的意思;“八”谐“发”,升官发财;九通酒。至今,木匠的许多规矩和营造法都是鲁班定的。除了鲁班,还有个皇帝。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近位皇帝,到了晚明,居然出了一位木匠皇帝。这位皇帝叫朱由校,做皇帝不称职,但做木匠却是做绝了。家具做出来后,为了能在市场上检验自己的手艺,他还会叫小太监把他的作品拿到市场上去卖,结果,件件都被识货的人重金买走。他还亲自主持过宫殿的建造和修复,据说连今天的折叠床都是他发明的。大画家齐白石也是木匠出身,据说他到北京画画卖画后,还惦记着做木匠,他画画的那条大画案也是他自己做的,他为人吝啬,为了不让家人找到钱,他就在画案里做了个机关藏钱,家人都知道他有的润格就藏在画案里,但就是找不到,为此齐白石还暗暗得意了些日子。说过大木匠,再说说地方上的小木匠。据说缑城金家岙光绪年间曾出了个著名的木匠,叫娄文钊,人称白墨秀才,他家木匠世代传承。他从小耳濡目染,无师自通。他七八岁时,一次爷爷问他,造普通三间屋要多少拼料,他竟然毫不迟疑地答出:12根栓子,15根桁条,根橡头,惊得爷爷差点噎住气。长大后,娄文钊由于技艺出色,乡人尊其为白墨秀才(白墨就是读书少的意思)。他做了二场出名的生活,一是建造南乡的戏台,戏台难度最高的是藻井,但他按照数学的道理,地上放样,做了几百个复杂配件,都是榫卯结构,再组装到戏台上竟然分毫不差,为一绝。二是城里建孔庙,娄文钊和外乡木匠高人竞争,外乡人说孔庙如此规模,没有三年建不成。而娄文钊在县官前拍下胸脯一年半建成,果然,半年备料和加工串柱并架,半年结构配套,半年雕梁画栋,彩绘图文。如约建成,又为一绝。受到官府红缨官顶赏赐。木作之趣,除了“趣”字,还有个“巧”字。我早年曾从宁波老物件集散地“西站”,收藏到一张清代甬作红木“七巧桌”,它是由七组各种角度的桌子组成,它可以变换几十种造型。其实这种家具也就是华容道、九连环、七巧板这种益智玩具在家具上的一种体现,非常有智慧。上几天,我还去过“西站”寻宝,在一家堂子里发现一把清代的小孩凳子,这凳子很奇特还装着二个铁轮子,凳子品相好,形制不错,我就询价。看我真要买,主人就饶有兴趣地介绍了起来,这凳子二用,还可变成小孩推车,并给我演示了一下,当时就让我觉得新奇和有趣,当即买下。其实,在我的收藏经历中,经常会碰到木作之趣,比如,一个老盒子盖子打不开,会让你琢磨好长时间才会找到窍门。又如,一件家具木结构榫头联系之处,你用蛮力是拆卸不下来的,了解了它还有暗榫,拆卸下来就很轻松。周作人说,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亨受,生活才觉得有意思。中国的木匠就很好地践行了这句话。来源:宁海新闻网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wbfz/16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