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新按:最近几年来,受到语言学、古典文学与历史研究等领域的影响,我已经主动离开自己的学术“舒适区”,尝试了不少跟“数字”或“数字人文”相关的学术工作,粗略一算,共计申请了一个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影人年谱与中国电影史研究》;为一家重要学术期刊组织了一期数字人文与电影研究专栏;在“C刊”和“两报”上发表了《数字时代中国电影研究的主要趋势与拓展路径》和《数字人文、影人年谱与电影研究新路径》等4篇独立署名的论文;在各级各类学术研讨会上进行过不下10次主题发言,在北电、中戏、上大、南师大等各地各家高校举办过20次左右讲座,更在北大参与计算中心、信息科学与交叉学科等部门组织的工作群、会议及课程,还跟认真阅读或直接联系过列夫·马诺维奇的博士生们策划过几次专门的读书会;组织年轻学者们共同翻译了一本德国学者阿德尔海·赫弗伯格有关吉加·维尔托夫影片可视化的研究专著。尽管在我年的学术发表中,仍有关于左翼电影运动、中国电影美学与电影史理论方法等方面的“传统”论题,但上述各种言行,已经倾注了我这个原本非常纯粹的“人文学者”的心力,成为我焦急地应对数字时代“思维转向”“范式转换”与“学术转型”的一种特殊“姿态”。
7月16日,我又组织北大艺术学院部分在读博硕士以及一直保持合作的相关研究者,通过腾讯会议展开了25人专题学术研讨会。本公号将陆续登载与会者发言及观点,期待各界指正。
1.
北京大学
李道新
教授
2.
乔宁
博士后
3.
温岩
博士生
4.
普泽南
博士生
5.
徐之波
博士生
6.
李鹤伊
博士生
7.
朱子彤
博士生
8.
张雨蒙
博士生
9.
李思锐
博士生
10.
柴波
博士生
11.
栗琳
博士生
12.
田源
硕士生
13.
北京师范大学
陈刚
副教授
14.
北京电影学院
李九如
讲师
15.
赵寻
博士后
16.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檀秋文
副编审
17.
彭静宜
副研究员
18.
安徽师范大学
陈接峰
教授
19.
长沙学院
谭文鑫
副教授
20.
安阳工学院/澳门科大
董立晶
讲师/博士生
21.
上海师范大学
张隽隽
副教授
22.
天津师范大学
年悦
讲师
23.
华南师范大学
崔雨竹
讲师
24.
美国芝加哥大学
杨槃槃
博士后
25.
中南大学
袁铭嶸
博士生
蔡楚生社会网络关系的中心性量化分析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田源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较多地应用于社会学。由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提出的“弱关系”理论,他强调关系分为弱关系和强关系两种。在关系强度理论中,强关系是相互信任的体现,而强弱关系之间的转换是依靠互动频率实现。社会网络分析的两大视角是面对整体和个人两个维度,在整体网络中把握个体,阐释人在网络中的重要位置,在整体网络和个体网络分析中重构影人的社会网络和人际交往,是数字人文与电影史碰撞理念的结合,这一方法论,对于重构同一时代环境下蔡楚生社会网络关系具有指导意义。
站在当下时空,回溯蔡楚生足迹,即是在“关系”中描摹人物。对于蔡楚生社会关系的研究,既要从整体社会网络结构出发,也需要建立以蔡楚生为中心的个人中心网,借助数据的计量直接呈现网络结构,生动直观地表现与蔡楚生相关的节点与事件,最大限度的重现蔡楚生生命动态。
数据库的建立是社会网络分析的重要一步,也是历史研究的基础所在。对于蔡楚生导演职业关系的研究的数据库,主要基于-的蔡楚生个人日记、与他人往来书信以及报刊杂志报道组成的原始史料数据库,保障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数据库中蔡楚生个人日记来源为《蔡楚生文集》(第三、四卷),共收录-年蔡楚生日记余篇;与他人往来书信来源于《蔡楚生文集》(第四卷),收录书信22封,及搜索自各地历史档案馆书信11封;报刊杂志报道自网络收集共条,其中建国前条,主要来源于《中国电影》、《联华画报》、《电声》、《世界画报》等25种各类报刊,建国后55条,来源于《人民日报》、《新民晚报》、《中国青年报》和《北京晚报》。
图1蔡楚生社会网络结构图
数据的处理,借助大数据分析软件Gephi完成数据网络的矩阵表达以及中心性的参数分析。在数据处理中,在数据库中以“人名”为提取目标,通过信息爬虫与人工统计的方法,排除多余统计选项后,共得到人名个。将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后制成适用于Gephi矩阵的Excel表格数据导入Gephi中绘制成可视化网络结构图。根据可视化的网络结构图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矩阵数据,二值化处理后对于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以及中介中心度、网络密度等网络结构的参数。
通过数据的可视化处理,可以得到直观的网络结构图(图1),在以上点度中心网络结构图中,“蔡楚生”占据了视觉的主体,该节点是点度中心度最高的。越高的节点,意味着在网络中越发占据主导性的地位。本网络的构建是以蔡楚生为中心,所以这一节点拥有最高的点度中心度。通过以上点度中心度,可以看到除“蔡楚生”之外,郑正秋、史东山、费穆、陈曼云、孙瑜、郑君里都有着较高的点度中心度。由此可以看出,他们与蔡楚生有着紧密的互动关系。
具体分析和比较郑正秋、史东山、费穆、陈曼云、孙瑜、郑君里等人物的活动中,与蔡楚生的关联度最强的,可以借助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的数值进行分析,对人物之间的紧密度得出结论。
表1蔡楚生社会结构图分析表
姓名
点度中心度
接近中心度
中介中心度
蔡楚生
52
0.
.
郑正秋
25
0.
.
费穆
25
0.
.65
史东山
24
0.
.44
陈曼云
21
0.
.
郑君里
21
0.
.26
陆洁
19
0.
.
孙瑜
17
0.
.
谭友六
17
0.
.5
吴楚帆
15
0.
.
在分析(表1)数据表格前,要首先通过网络密度从整体上把握网络行动者之间的联结程度。
网络密度可以体现各行动者之间的关联度和信息交流的程度,可以体现网络群体的凝聚力。群体凝聚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wbfz/14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