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扫码的爸妈,不应该被互联网抛弃

年11月30日,四川成都,一个女士在市场里用手机扫码买菜。/视觉中国

万物互联让年轻人享受了高效的交流传播和生活上的便利,却把逐渐老去的人甩在数字化大潮后面。老人们需要适老产品,他们现有的生活方式更需要被尊重。

自防疫常态化以来,人们进入商场、医院、银行等公共场合,都需要扫码。因不熟悉智能手机,在日常生活中,一部分老年人几乎寸步难行。他们被称作数字贫困人群。他们是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可能是未来老去的我们。我们处在一个数字化社会,同时,这也是一个老龄化越来越明显的社会。不同社会群体的数字技术使用能力不同,带来了社会排斥和不公平、不便利等问题。老人们遇到的数字鸿沟该如何被填平,是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热议的热点之一。接受《新周刊》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比起用技术手段解决问题,重视和关怀这一群体更重要。如果老人们不愿意被连接,社会需要尊重这种不被连接的权利,为非数字化生活方式预留通道。年2月2日,北京,电商联手超市做活动,50岁以上的顾客用手机扫码,就能免费领取一盒鸡蛋。/视觉中国不会扫码的老年人成了数字难民自年年初疫情暴发以来,家住北京市密云区的王明志一直都注意防疫,基本上没怎么离开该区。直到今年春节期间,他要出京,去一趟河北。按照防疫规定,医院做核酸检测才能出京。医院门口,保安拦住了王明志,让他对着门上印有宝塔图案的一张A4纸“扫健康码”。年近古稀的王明志知道,宝塔图案是北京健康宝,这就是“电子通行证”,只有显示绿色的“未见异常”才能进。王明志掏出自己的直板老人机,向保安求助。保安一看他的旧手机,苦笑着直摇头:“大爷,您这手机没有扫码功能,您得换个手机。”作为疫情的产物,健康码将何去何从?/图虫创意王明志老听儿子念叨,要他换一个智能手机,这样不管去哪儿就都方便了。但他就是习惯用那款声音响亮、电量能持续3天的直板老人机。好在保安开明,王明志说明情况后,就放他进去做核酸检测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刘红宇在去年调研座谈时,从一些老人那里听到了类似的故事。不过,有些人可能没王明志这么幸运。医院看病,问一位工作人员到哪里挂号。工作人员一努嘴,把大妈指引到一台机器(自助挂号机)面前。大妈眼神不太好,不知道该怎么使用自助挂号机,只好硬着头皮尝试。“没有人帮我。”大妈开始操作时,只剩下7个预留号码。等她满头大汗地倒腾进去,一个号都没有了。大妈只能气呼呼地回家,气到饭都没吃。随后,其他大爷大妈也纷纷对刘红宇表示:“现在我们寸步难行。”那些走得最慢的人,该被技术心安理得地抛下吗?/图虫创意还有一些更极端的例子。去年10月,安徽宿州一名58岁的男子因不会网上购票,到人工窗口连续5次买票失败,回不了家,急得大哭,下跪磕头。哈尔滨一辆公交车上,一位老人因为没有手机,无法扫健康码,被司机拒载。老人不愿下车,乘客斥之为“为老不尊”,直至民警赶来,带走这位不知所措的老人。只因不会“扫一扫”,老人们也被挡在电子支付之外。去年11月,湖北宜昌一位老人冒雨用现金交医保被拒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工作人员称不收现金,老人要么找亲戚帮忙,要么自己在手机上支付。有些人在微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wbfz/144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