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员工复工9天后确诊,工作场所66名

北京市疾控中心又来讲故事了。今天的这个故事是一个与复工复产有关系的,提醒各家复工的企事业单位看过来。

2月21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说起了一家两代人的流调故事。这个流调案例是从一个家庭中的老人开始的,但是故事的结尾却落在了一个公司的办公桌上。

2月13日,北京市疾控中心接到报告,有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需要进行流调,暂且称这个病例为A。在对A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流调人员确定了其女儿为密切接触者,女儿暂且称为B。一般来说,密切接触者应该进行集中医学观察。但是B有点特殊,她的宝宝很小,而且她还处于哺乳期。所以,她没有到集中点进行集中医学观察,而是在家中进行居家医学观察。按照规定,居家医学观察期间,有任何症状应该及时向社区工作人员报告。2月13日,B已经出现咽痛症状,但医学观察期内她一直没说。等到2月18日,她的症状加重后,才向社区工作人员报告。2月19日,B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B确诊了,疾控中心开始排查B的密切接触者。B已经于2月10日复工,流调人员对她工作场所接触过的人员逐一进行排查,最后共划定66名密切接触者,全部进行集中医学隔离。另外还有多名一般接触者,正在进行居家医学隔离。B所在的这个部门还能正常工作吗?可想而知。疾控人员在现场流调时发现:B所在办公区域是在一个写字楼的一层大开间办公区,中间为一般员工办公区域,可容纳上百人;周围是管理人员办公室。职工的办公桌之间没有遮挡,距离很近,人员较为密集。但在疫情防控期间,单位并没有采取任何加大距离等举措。庞星火说,疾控部门希望通过这个案例提醒各企业,复工后一定要高度重视各项防控工作。首先,各单位在复工开工前应根据工作及生产的实际情况,开展风险评估,对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本单位员工的岗位特点、工作性质等,制订应对切实可行的疫情防控方案,并落实到位。注意对人数较多的工作团队及岗位进行管理,对职工上班路径、办公场所人员密度、分散办公的可行性等进行评估,针对可能的风险点疫情防控期间制订灵活的工作制度,实施弹性工作制度,采取错峰上下班、网络办公等多种形式及方案,以降低人员密集度。重视注意优化工作程序,通过可行的措施,减少职工之间近距离接触的频率。通过采取减少共用物品、缩短交流时间,保持相互间距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风险。否则一旦发生疫情,给复产复工带来的损失更大。庞星火还提醒说,单位一定要认真做好员工的健康监测,对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员工,要督促他们及时就医。员工本人也要注意自身健康状况,做到及时上报及时就医、不瞒报、不漏报。如果造成疫情传播,后期如果处理不及时,在人群聚集场所将会加大控制难度。“我想通过这个案例告诉大家,对于疫情防控不要心存侥幸,不要把防控方案和预案停留在纸面上、文件中。要像抓复工复产一样做好防控措施的落实,否则就会为此付出代价。”此外,庞星火介绍了办公场所防控原则。

一、地下车库

应保证地下车库通风系统运转正常。地下车库的地面、墙壁应保持清洁,受到污染时进行消毒。停车取卡按键等人员经常接触部位应每日消毒。

二、员工食堂、茶水间

保持空气流通,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延长供餐(饮)时间,采取有效的分流措施,避免人员密集。餐饮具一人一用一消毒。

三、健身房

在疫情防控期间原则上不建议开放健身房。已经开放的要做好使用人员的健康监护和登记记录,提供免洗手消毒剂或洗手设施,提醒使用人员接触健身器械前做好手卫生。确保室内空气流通,环境清洁。

四、卫生间

卫生间应保持清洁和干爽,空气流通,提供洗手液,并保证水龙头等设施正常使用。应增加卫生间的巡查频次,视情况增加清洁和消毒次数。

五、ATM机、自动售货机、智能快递柜、储物柜等

以保持清洁为主,当受到污染时可进行消毒。

六、服务台

制订合理的人员路线和分流措施,减少人员聚集。定期做好人员经常接触部分的表面消毒,近距离接触时要戴口罩。

七、员工休息室(区)等配套设施

员工休息区(室)原则上不建议开放,必须开放的配套服务设施应保持空气流通、环境清洁干爽。

来源:北京晚报北京日报客户端

版权归原作者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责任编辑:孙嘉立张宗郭启迪

审核:谷晓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bbzz/149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