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儿胡同·第辑
那一口温暖的记忆来自鹿牌
图很多,让您看个爽。
这是一个失落的世界。似乎时间突然停止,生产线上还摆着半成品,车间里还挂着“战高温,夺高产,劳动竞赛促发展”等宣传语。
生产车间里的标语,都还挂在那里。
而这不是费城实验的实验厂,也不是切尔诺贝利的小镇,而是给予北京人生活温暖的一个工厂——北京保温瓶厂。
它位于昌平,南口镇。
工厂大门。
仓库堆放着数不清的暖壶壶胆半成品。
鹿牌。最常见到它的地方,是那个被摔得坑坑洼洼的铝制暖壶盖顶上。
鹿牌暖壶。今天我们说它。
年7月9日,就在这一天,它突然停产。其实此前已有消息,由于保温瓶的生产属于高污染,外迁早已成为计划。
只是停产的这一天,似乎来得太过突然,以致于至今厂区看上去像是时间突然停止。
工厂的大门很显眼。挂着两个牌子,“北京保温瓶工业公司”、“北京鹿牌都市生活用品有限公司”。
喷水池,雕刻着龙。
走进厂区,是一个正常喷水的原型水池。虽然进出门的人很少,却显得生机勃勃。
喷水池。
这哪里是个工厂,明明是个行宫啊。牌楼、连廊、亭台楼阁,颇为雅致,并且一点儿不显破旧。唯有厂区的水池里面已干涸,稍显衰败。
亭子。
连廊带画。
小桥。
牌楼。
洋灰铸的仙鹤,上个时代公园、街头花园里常见。只是水池已经干涸。
一座白色小平房,六角形窗户,挂牌为“北京保医院”。这便是老体制下,“大而全”的工厂、企业的特色。
或者说,拥有各种服务设施,也证明计划经济时代,这些老工厂的辉煌。
办公楼。
医院。
再往里走,来到了生产区。厂区的生产车间,位于整个工厂的南侧。沿途经过了几个料库、仓库,大都大门紧锁,看不出什么特别。
再走几步,豁然开朗,数不清的暖壶出现在道路两边,上面挂牌是红漆隶书“毛坯库”。
毛坯库。
这些玻璃瓶胆大概也只是半成品,因为不像普通瓶胆一样镀银。它们被整齐地码放在如同存车棚的仓库里,前后至少三五层,上下排到两米多高。
车间外,玻璃瓶胆。
厂区远眺。
仓库的总长度,折算下来得有几百米,由于太多太多,几个车间厂房内外都有码放,瓶胆总数实在难以统计。
数不清的瓶胆。
所有的瓶胆上,都落着厚厚一层灰尘,早已失去了玻璃应有的光泽。还有一部分瓶胆被打碎,“尸体”躺在瓶胆组成的“长城”下面,那密集的感觉,让人想起了《美丽人生》里面,男主角在大雾中看到的那座尸体大山。
瓶胆。
瓶胆。
瓶胆。
还是瓶胆。
走进一个个车间,对于我等80后,并没见过太多旧城大工业的孩子,太震撼了。
几百米长的车间里,只剩下几条两三人宽的过道,其他的地方密密麻麻摆着各种生产机械。房顶有三层楼高。
这是车间外的,大概是原料仓库吧?
车间外。
车间里面。标语还在,设备锈了。
一台满是油泥的机器。
有的传送带生产线,从头到尾几十米长。难以想象,当这里的机器全部开始运转的时候会是多大的噪音,恐怕近在咫尺的工人师傅之间,交流也得靠喊吧。
这大概是吹制瓶胆的地方。旁边的铁板上写“正”字,应该是工人们当时记录数量的。
这个如同毛笔尖形状的东西,是冷却的玻璃。
一旁手推车上,还有很多瓶胆。
车间的高处挂着标语,“你对安全不留心,事故就让你伤心”、“凡过我手,不拖后腿;只要用心,指标可追”、“勇攀高峰不服输,齐心协力争一流”、“战高温,夺高产,劳动竞赛促发展”等等。
车间房顶很高,二层有几间办公室。架空楼道上的标语是“战高温,夺高产,劳动竞赛促发展”。
这里的标语则是“你对安全不留心,事故就让你伤心”。
一些车间里还摆着保温瓶的半成品。它们或是静静躺在传送带上,或是手推车上。
好像这里本来还在加工生产,只是突然间,大家放下了手里的活,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传送带上,很多瓶胆。
各种机器,可惜咱外行看不出它们的作用了。
还有一部分位于西南角的厂房,布满各种涂鸦。这里不是、五道营,但似乎将来的命运,也可能是、五道营。
未来,也许这曾经辉煌的老工厂,也将“无奈”地选择“文化创意产业”吧。
墙上的旧开关。
涂鸦。
涂鸦。
大片的涂鸦。
出来的时候,碰上了两个在水池旁拍照的大婶,一位大婶说,年那次停业之前,就是突然听见了消息,然后第二天大家就都不用来上班了。
至于停产原因,“生产保温瓶,这是重污染啊。”
仓库旁挂着一本日历,便是年的。上面有一些日子被划圈,可能是工人们做的记录。
保温瓶,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喝热水,谁都知道。其实呢,我们生活水平发展的漫长历史中,保温瓶远远不止发挥着这点儿作用。洗澡不方便的时代里,乃至现在的大学浴室关门之后,一暖壶热水,便能洗个舒服澡。小心暖壶被人偷走。
库房一角。
80年代初啤酒供不应求,拿个暖壶打啤酒太平常了。还有豆汁。结婚的时候,大家凑份子。红色的暖壶亮闪闪又喜庆。单位发奖,哪能老是搪瓷缸子啊,偶尔不得高档一下?于是那“先进生产者”的暖壶,便糊里糊涂在家里摆了一辈子。年,贫嘴张大民电视剧还被北京保温瓶厂告上了法院,因为张大民人物设定便是暖瓶厂职工,而且里面使用的都是鹿牌。
据说最终双方和解。
车间二层的一个办公室。看来工厂里面还分几个厂区呢。
隔着玻璃门拍摄的办公室。电脑都还在呢,似乎真的是时间停止了。
这个房间有很多椅子,可能是个会议室,或是职工休息室。
可惜的是,北京地方志《一轻志》中,玻璃工业生产环节,提到了北京保温瓶厂,却并没有具体介绍这个企业。其他的志书中,对保温瓶厂的介绍寥寥,只写到诸如“厂区绿化先进”之类的东西。
“职工培训学校”门洞。
这大概是厂区的花房,现在还有工人在维护。
躲在小树后面的交通反光镜。
不过咱搜到了几篇报道。以下为您大致梳理一下,报道来自北京晚报、法制晚报、北京晨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物价志》等。北京保温瓶厂的前身,是公私合营、由宣武、崇文区制作帽子的手工作坊组成的“北京第九制帽社”。当时的领头人叫史静贤。这是年,工作地点则是前门外鲜鱼口。年,为调节城乡差别,北京第九制帽社被迁往昌平南口,即现在的地址。
厂区一角。
不知道是哪一天,厂里一个保温瓶被不慎打碎。然而大家寻遍商店,竟买不到瓶胆。于是,裁缝们决定转行生产保温瓶。
年4月27日,第一个保温瓶出炉。这一天一共生产瓶胆多个。当时的北京市委副书记郑天翔,取名“就叫鹿牌吧,鹿是吉祥的动物,跑得又快,愿你们今后跑得更快。”
车间外面,各种管道和传送带设备。
年4月16日,晚报报道,市百货公司在多家百货商店增设供应瓶胆的网点。年6月20日,晚报报道,人民大学职工食堂贴出通知,寻找被孩子碰破暖壶的人。这是因为前一天,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的叶绍芳老师的儿子,不小心碰坏了别人的暖壶。
这位叶绍芳老师主动贴出通知,教育孩子勇于承担责任、“五讲四美”。年2月17日,有书画家到北京保温瓶厂题词,祝贺厂家被命名为“花园式工厂”。
厂区的甬路,旁边都是柏树。
厂区的绿化,源于天气不好风沙较大,影响生产。后来厂区绿化越做越好,做成了除了商品外的第二大特色,以致于来参观花园式工厂的人,最多时曾达到每年15万人次,其中还有一些外国首脑、驻华使节。年8月10日,北京晚报刊发图说,厂区绿化好。
这是北京晚报年10月刊发的一张照片——
这是与上面同一场景的今日。
我拍的照片视角竟然跟先人选择一样,呵呵荣幸之至。
同年9月,上海产的暖壶广告出现在北京晚报上。物价志记载,年以前,5磅漏孔铁皮暖水瓶,出厂价2块3毛6,零售价2块9毛5。当年8月调价,零售价为3块4毛5。年10月,零售价涨到7块。年,价格彻底放开。
车间之间的过道有房顶,黄色的光透下来。空间都被利用为瓶胆仓库了。
漏孔铁皮暖水瓶,大家还记得上面一个个“8”字形的小孔吧。后来我问过,那是生产自行车条的下脚料啊。主要厂家是北京市昌平南口暖瓶厂。放心,虽然不同时期名称有差别,但北京只此一家。年11月4日,晚报报道,顾客新买的鹿牌保温瓶,瓶底掉了,破碎的瓶胆导致开水烫了脚。厂家上门送新暖壶,看望顾客表示道歉。
“吹制车间”。
年3月26日,晚报刊登读者反映,瓶胆买不到,很多商店脱销。北京保温瓶厂解释,其一因为近来饭店旅馆大量兴起,均需要配置暖壶;其二因为单卖瓶胆赔钱,于是厂家主要生产整体暖壶;其三外地生产暖壶塑料壳,也到厂里进货瓶胆组装成品用。
同时报道告诉大家,西河沿、号为厂家门市部,可以购买各种瓶胆。这个门市部前两年还在,我还拍过照。可惜后来大栅栏西街改造,这个门市部也没了。
就是这里。图片来自年的街景地图。
年价格出现混乱,物价局在当年8月规定,5磅彩花铁皮暖壶最高售价13元。年再度放开,后来稳定在20元左右。80年代生产高峰时,这里月生产万个玻璃瓶,连澡堂子都改过车间。各省市订货的大货车排队,从厂里排到厂外。年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表彰,北京保温瓶厂荣获“全国环境保护先进企业”称号。
车间里的传送带。
年1月24日,晚报刊登外地读者来信,他到北京探亲时,孩子送给他一个鹿牌保温瓶,美观,让他高兴。但是不慎打破瓶胆,跑了许多商店,都说没有。只得写信给保温瓶厂,收到回信得知,西河沿的门市部就有货。终于花2块多钱,破胆重圆。年3月3日,晚报的广告,华益贸易经营部展销鹿牌保温瓶。年6月14日,晚报刊登亚运会标志产品和指定产品名单,其中便有北京保温瓶厂产品。
而今在厂里,能见到的暖瓶外壳很少。这是一只外壳被扔在机器上。
年建厂30周年,当时很多国企都处于崩溃的边缘,而这里却给工龄30年的老工人们,每人发了块钱奖金。医院、幼儿园等设施。保温瓶厂曾有五个巨大的熔炉。年产暖壶0万个!北京市场占有率近%,外地市场25%。鹿牌保温瓶系列产品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曾达到多万美元。
厂区里有一个铁塔,这是从铁塔上远眺。后面不远处是京西北的群山。
年4月24日,晚报刊登外地读者来信,十多年前孩子送给自己的鸭嘴型保温瓶胶圈有异味,给厂家写信后,厂家免费寄来更换品。十多年后胶圈老化,再次给厂家写信,又免费寄来了。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好,“如果每个厂都能如此,何愁在市场上站不住脚?”年的报道,年全国保温瓶行业低迷,但北京保温瓶厂却还在扩大生产,因为效益好。鹿牌通过了iso认证,年销售额2亿元,年上缴利税多万元。此前的三年中,2多企业职工无一下岗,收入还在增加。年,鹿牌保温瓶厂再次完成环保改造。据当时的董事长说,保温瓶厂投入了万元用于环保改造,万元用于污水处理。
墙上,几种安全生产的标语。似乎也跨越了几个时代。
年7月9日停产,这里生产经历了整整50年,半个世纪。年曾有记者探访,这里的保温瓶胆半成品,约有10万个。而前两天我来这里拍照,除了几个在这里拍电视剧的年轻人,几乎没看到什么工作人员。还好在工商局网站上,查到了企业信息,有手机号。打过去一问,现在还没有未来如何利用厂区的“准信儿”。
倒是办公室工作人员说,当年职工最多时候曾有多人,现在嘛,还剩下59个人啦。
车间的楼梯旁。
上淘宝一看,还有不少出售鹿牌保温瓶的呢。不是停产了吗?产品确实在年已经停产,但社会上可能还有少量存货积压品。此外,鹿牌至今没有在其他地点的厂家,并且从未授权其他厂家使用这一品牌生产保温瓶。接着联系上了它的主管单位原一轻局,也就是现在的一轻控股,工作人员说,没听说什么进展。
车间里,“拉底退瓶”。
还在工商局网站上查到,“北京鹿牌都市生活用品有限公司”状态为开业,注册资本、实收资本万元,从业人数确实是59人,而负债,多万元。
了解了这么多鹿牌的故事,还不得收个暖壶留着玩玩?淘宝上面,0.8升的鹿牌小暖壶,大约百元。体积不大,放在电脑桌旁,挺合适。搞一对吧。为了了解销售情况,没在网上买,先来到了虎坊路百货商场。这是家老商场,最有特色的就是现在还保留着橱窗。
货架上的暖壶。中间的那个绿色的,就是鹿牌。
一大排暖壶,其中只有少数几款鹿牌。售货员也证实,都是多年前的存货。普通的5磅、8磅壶,只有不锈钢产品,没有咱们以前家用的铁皮壶了,但是0.8升小壶还真有,价格元。打开一看,里面还有年的合格证。
年的合格证。
售货员大姐说,这都是存货了,暖瓶厂三年前已经停产。“有人买这个就是为了收藏。”
好东西,买一个。
拎着暖壶往东走,不远处就是另一家老商场,永安路百货商场。
(这俩老商场以前咱这儿也都写过,有兴趣的朋友请参考从乔家大院到永安路百货商场、老百货难觅年轻职工。)完全一样的东西,在永安路这里,却是65元了。除了和虎坊路百货商场一样的年产品,这里还有年的产品,包装、合格证小有差别。于是又买了一个年的。
年的合格证。
所以各位,想买的话,去永安路百货商场吧。没想到两家老商场距离不过几百米,价钱却差一倍。
都是0.8升的,凑一对儿。一红一绿,图案都一样。
或是您知道其他地方还有便宜的,欢迎您留言。谢谢观看。
猫儿胡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bbzz/14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