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回顾三十年前的北京吉普生产线

老编喜欢搜索老照片,这次搜索到了一组上世纪80年代末北京吉普有限公司生产线的照片,觉得应该分享一下,顺便聊聊我知道的北京吉普。

北京吉普有限公司在中国合资车企中的地位无可替代,它是中国第一个合资汽车制造公司,在中外双方开始谈判时,中国的相关法律都没有完善。和80年代的西德大众公司一样,AMC美国汽车公司(当时Jeep品牌的拥有者)在传统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下风,销量萎缩需要开拓新市场摆脱困境,它们不约而同押宝当时硬件软件还都非常差的中国。

北京吉普有限公司成立之后,生产的产品除了吉普切诺基外,还保留了北汽的老产品BJ越野车。合资之初,公司对外宣传BJ将于年停产,切诺基将是唯一的产品。可是,架不住市场需求摆在那里,上世纪80年代中国太穷了,汽车完全是卖方市场(什么破车都能卖出去)。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北京吉普有限公司推出了BJ的升级版BJN。

北京吉普N和它的前辈BJ吉普主要区别如下;发动机功率由原来的75马力提高到85马力,BJ的3速变速器被4速变速器取代,变速箱采用了同步器,这样降档时不用两脚离合+轰油门了,驾驶的便利性提升不是一点半点,整车从BJ的40年代水平达到了60年代初技术水平,按照90年代初期老编工作公司一个司机的话说,驾驶它依然如骑在一堆废铜烂铁之上。新车接手后老司机必须精心驾驶磨合才能达到一个好的车况,磨合不好车况差个20%、30%一点都不奇怪。

在三十多年前,北京切诺基确实是北京汽车工业的一个骄傲,虽然80年代中期最初的批次北京切诺基也是SKD模式生产的(美国生产出半成品,来到北京组装一下),但是它漂亮的车标确实北京制造,伴随着这个车标还有一个叫“王志简”的人出名了,《北京晚报》连载了好几个星期他试制国产车标的先进事迹。而文中照片的拍照时间是年,这时切诺基的车壳和一些附件已经是国产的了。和今天比,生产线依然很寒酸,焊接都是人工没有自动化机器人。

在年左右,关于北京吉普还有一个报告文学很出名,这个报告文学是一个在北京吉普有限公司工作的美国人人员写的,内容非常之生动,讲述合资中方和美方一起工作的的一些故事,实际上就是西方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中国计划经济模式的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可惜,时间过去太久了,老编想找到详细内容找不到了,老车迷们都是有个印象,细节说不清了。当年,北京电台每天中午12点当小说播半小时,老编听过N多次,算是吃饭时的消遣。

再聊聊不幸的切诺基,现在SUV在中国是最受欢迎的车型之一,但是在北京吉普切诺基的时代并不是这样,它可谓是生不逢时。80年代和90年代还是公款消费为主的时代,那时中国人汽车消费观还无SUV这个概念,那时的概念是越野车比轿车档次低,切诺基和BJ一样是越野车,所以它的档次不如桑塔纳,因而必须比桑塔纳便宜。

再加上北京吉普有限公司自己内部的一些问题,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到了一个高峰后就开始走上了一条恶性循环之路。为了便宜,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时2.5四驱的切诺基价格已经和上海大众老桑差不多了,简配后的品质不如以前了,品牌口碑下滑严重。

如今,北京吉普有限公司早已经成为历史,老切诺基也越来越少,但是与偶中国越野车“活化石”BJ的变形车居然出了款。

国内内容链接:

80年代90年代进口的几款东欧皮卡

年最后一篇回顾年开过的吉利优利欧

当年的东欧“四大破”是指哪些车?

当年它有“东欧四大破”的美誉中国的初级车迷会把它和另两款车混为一谈

斯大林时期那些苏联领袖照片中被PS掉的坏蛋、卖国贼和无赖

叶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bbzz/140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