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就业歧视
又是一年毕业季,眼下各种春季招聘已经陆续掀起热潮。据教育部消息,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万人,再创新高!
面临如此激烈的竞争,广大学子感叹有如百万人潮争过独木桥,都希望能够过五关斩六将在招聘会上脱颖而出。然而有一群人,他们除了准备面试通关的技巧,还需要练就一颗强大的内心,去面对即将遭遇的隐形屏障——就业歧视。
“请问近期有结婚的打算吗”
“最后HR话锋一转,‘考虑你还未婚,近期有没有结婚的打算?’,我最近面试遇到这个问题太常见了,我都习惯了;我说目前单身,肯定不会出现入职即怀孕的情况...”
——微博上一位女性网友最近的求职体验。
来源:
就业性别歧视监察大队相信很多女生在面试中都有类似的经历。一直以来,性别歧视是就业歧视中难以消除的一个重灾区。很多公司在招聘广告中“男性优先”的限定也是屡见不鲜,原因大致有2种,一是认为这个工作只有男生比较胜任;二是担心女性婚育计划带来的用人成本和压力。
尤其是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许多妈妈的就业环境变得空前严峻。去年3月,有媒体的调查报道《职场性别歧视调查》刷爆网络:“HR原则上不招已经生育了一个孩子的女性”。一名HR解释说:“因为这样的女性有可能会再生一个小孩,而有两小孩的妈妈被认为‘没有精力工作’”。
“就业性别歧视监察大队”今年3月发布的《年省级公务员招考中的性别歧视调查报告》则显示,年31个省份省级公务员招考中约25%的岗位存在明显的性别歧视,其中21%的岗位要求“男性”,4%的岗位要求“女性”,女性遭遇的性别歧视是男性的5倍以上。
现实中,就业性别歧视越发隐蔽,考虑到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在招聘时大多不会明目张胆地提出“只招男性”的要求,然而往往在筛选简历的时候就刷掉了许多女性。
“本科双非,考上研究生也没用”
前几天,常州大学“学霸宿舍”8名大学生全部考研成功的事引发热议。
图片来源:现代快报(包海霞陆文杰)
然而,微博上部分网友嘲讽的言论十分扎眼。
现实中,、的名校壁垒确实让一些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颇感无奈。许多用人单位都会在招聘条件中注明“本科生只要或院校”、“三本院校毕业生除外”等硬性条件。
残酷的是,很多公司还会追究原始学历。
微博上,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一位研究生说:“现在用人单位动不动就要求是高校毕业生,甚至第一学历也得是的,这让我们这些千辛万苦考研到高校的本科生情何以堪?”
还有HR在面试中明确表示:对不起,因为你不是,的学生,到时候工资会相对低一些。
有些国企会对不同学历背景的毕业生明码标价划分出不同等级。比如广东省届高校毕业生本科生招聘会上,深圳一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招聘时按院校分等级,学历不同,规定的起薪点不同。如技术类本科,普通院校元,重点院校元,工程院校元,工程院校元,清华、北大、电子科大为元。
户籍、身形外貌、病历都可能是拦路虎
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会要求应聘者是本地户籍或者应聘者必须会讲当地的方言。
林承琦是浙江一所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他的户籍地是河北。参加过浙江省内各大招聘会的他总结:“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对户籍限制比较严。”他还发现许多口碑不错的企业和机构的招聘海报上都写着“本地户籍优先”,有些甚至还强调“仅招收当地户籍或附近地区的毕业生”。
一些带有地域歧视的用人单位还会规定:不招收河南人、拒招东北人等。
还有一些外貌控的公司,招聘时要求“五官端正”、有的要求“容貌气质佳”、有的要求“身高X米以上”,有的要求“体重不能超过X斤”,这让很多长相一般的求职者徒增自卑感。
经医学鉴定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治愈前或者排除传染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由于很多用人单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对于一些传染病源携带者畏之如虎,无形中造成了就业歧视。
最典型的就是乙肝病源携带者了,他们在就业和生活屡遭歧视的现象并不鲜见。
还有这些就业歧视“新花样”
近年来,“星座不合”“血型不配”“面色不好看”“姓氏不祥”等奇葩就业歧视让人大跌眼镜,甚至每年还会产生一些新的花样让人措手不及。
“学生会干部减分,校团委党委干部直接pass……”近日,一家TOP5的媒体公司在招聘实习生时拒绝学生干部一事引起了社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bbzz/12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