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一辈子副刊,多么美好的事情

大学毕业之后,我这一生其实就做了一件事:副刊编辑。年2月,从复旦大学分配到《北京晚报》,主要在《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当编辑。年秋天,我调至《人民日报》“大地”副刊,还是当编辑。

  

副刊于我,总是有一种摆脱不了的怀念。这种怀念是个人情怀所致,更是难忘一些美好记忆。在编辑副刊的三十余年时间里,我总是遇到许多前辈们的厚爱,在他们身上感受美好。

  

每一次阅读他们的稿件,每一次与他们聊天,都在触摸历史文化的体温——这是我在讲座的时候最爱说的一句话。

  

临近退休之前,我与大象出版社王刘纯社长聊天,说我想做件事情。他问,什么事?我说,中国报纸副刊可谓半部中国现代文学史,如鲁迅的《阿Q正传》,冰心的《春水》《繁星》,郭沫若的《女神》,巴金的《激流》,萧红的《呼兰河传》等,都是报纸连载的。现在,读者很难在图书馆阅读多年前的报纸副刊,如果陆续结集出版,用十年时间出版种左右,这就足以让读者大致了解中国报纸副刊的辉煌。

  

王兄当场敲定,“副刊文丛”由此开始运作。年1月已经推出15种,年将推出26种,鲁迅的《阿Q正传》等也在其中。一个庞大的计划,有大象出版社的鼎力支持,选题与审定,均在顺利进行。想一想,都丰富在梦中。

  

退休前后,能够做这样一个大项目,当然与编辑副刊的美好记忆相关。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恰逢报纸步入一个黄金时代。走进北京晚报,开始一两年时间,我以采访文艺界报道为主,不过,我最初分配的岗位是副刊编辑。年,终于回到“五色土”,从此,三十多年,我几乎没有离开副刊这块阵地。

  

刚到“五色土”,我提议设立“居京琐记”专栏,邀请居住北京的文化界名家来写他们的日常生活,并约请丁聪先生为每篇文章配图。这一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赞同和支持。记得我当时一口气寄出了百十封约稿信。

  

我开玩笑说,撒一张大网,看看到底能捞上多少鱼。记得在约稿信中,我写道:文章可长可短,题目可大可小,风格也可不拘一格,重要的是写出居住北京的感受,或描写,或点评,或抒情,或讽刺。我的想法是,这些名家都是文章高手,只要涉及现实问题,甚至针砭现实,就一定会有精彩之笔,并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社会反响。

  

令我感动的是,收到约稿信的文化界名家都陆续寄来了他们的新作。从“五四时代”文坛和新闻界的冰心、冯至、顾执中,到三十年代、四十年代的胡风、梅志、萧乾、卞之琳、唐弢、臧克家、唐瑜、黄苗子、郁风、吴祖光、韦君宜、叶君健、骆宾基、端木蕻良、路翎、王世襄、黄永玉、汪曾祺、吴晓铃、吴冠中、常书鸿、周汝昌、潘絜兹、罗大冈、董乐山、陈敬容、姜德明、李泽厚、王蒙、唐达成……幸好部分手稿留存下来,重新翻阅,清晰可见的文字手迹,总是令人感受到一种美好,兴奋之情尽在心中。

  

可以说,重新阅读这些文章,可以感受到名家们的历史思考和干预现实的精神,字里行间的文化品位与生活乐趣,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称之为上乘之作,实至名归。

  

十多年后,我将“居京琐记”的部分作品,编选交由主政山东画报出版社的汪稼明兄出版,对我而言,出版此书可谓留存最美的记忆。此书,随之由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繁体字版。一次台北随意的淡水之行,走进一家有河书店,未想到,第一眼就看到了这本《居京琐记》!缘分就是这样不期而至。

  

“居京琐记”是众多作家、画家、翻译家等人参与的专栏。与此同时,我又请几位先生轮流开设个人专栏,如,请冰心开设“伏枥杂记”,请张洁开设“杂拌儿”等。

  

萧乾先生在“五色土”发表的文章可谓最多。先后请他发表一系列专栏:“欧战杂忆”、“文革杂忆”、“北京城杂忆”。《北京城杂忆》在“五色土”发表之后,冰心读了,特意写来《读了“闲话北京城”》一文,在副刊发表。

  

这一组《北京城杂忆》,在日本颇受欢迎,汉学家们将之作为阅读教材。一九八六年,我将这一系列专栏文章,结集为《北京城杂忆》,交姜德明主政的人民日报出版社“百家丛书”出版。

  

年4月下旬至5月初,人民日报文艺部和《贵州日报》联合,在贵阳举办全国杂文家的花溪笔会,老中青杂文家大部分都来了。如黄裳、戈扬、于浩成、严秀、老烈、章明、弘征、刘征、牧惠、邵燕祥、米博华、陈小川、吴国光等。

  

笔会过后,经过一番筹划,“风华杂文征文”于年7月有声有色地拉开帷幕。可以说,这一次征文,老老少少,悉数上阵,收到的杂文精品可谓比比皆是。将之称之为多年来最好的一次杂文征文,应该不为过。

  

时间流逝如此之快。最初做副刊编辑时二十六岁左右,转眼已是花甲之年。可是,编辑副刊对我而言,就是一种美好的感觉,一个美好的职业。

  

那些年,“大地”副刊时常举办散文征文,如“匹克散文征文”、“燕舞散文征文”等。巧合的是,前几年,我们文艺部同事一起前往青岛采风,一位参与“匹克散文征文”的获奖者,此时已在青岛工作,听说我来了,特意前来,请我们大家一起游览青岛八大关一带的海滨风光。作者与编者彼此的关系,就是缘分。

  

年开始编辑“副刊文丛”时,《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当然也在我心中。孙小宁的“文艺地图”版面,时常有精彩的文章,特意请她编选一册新的结集,书名为《一城风月问来人》。

  

翻阅此书,我感觉又回到了西裱褙胡同34号的那座老楼,又闻到当年印刷厂的纸墨香味。当年我们“五色土”的编辑,曾经留下一张合影,李凤祥、高立林、邓壮、辛述威、孙雁行、薛涌、谭桂兰、王燕宁、解玺璋等,音容笑貌犹在眼前。

  

美好的副刊岁月,三十六年,就这样匆匆地流走了……

编辑:赵红薇

编审:肖燕

签发:况顺强

李辉

赞赏

长按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副作用
白癜风怎么治疗可以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bbzz/102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