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薛涌,旅美学者。先后就职于北京晚报、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年在北大本科毕业后先后就职于《北京晚报》、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年就任于波士顿萨福克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现任该系副教授。现为波士顿SuffolkUniversity历史系助理教授。
有关教育的著作包括:《参与孩子的成长》《培养精英》《一岁就上常青藤》,这篇文章是薛老师回答家长的问答,很有代表性。
本文摘自"薛涌说"
家长问:
薛涌老师:您好!看到您发的朋友圈,您的女儿有游泳的特长。我家的女儿也有这个特长,但很多在美国的朋友说游泳的特长对于来自中国大陆、想申请美国本科的孩子来说没有啥意义。美国人游泳厉害的人多了去了。我想问问您,不知您的观点如何?因为我们本来想放弃游泳训练,把游泳当成锻炼身体了。因为每天的训练很花时间,且随着身体的发育,游泳成绩也不理想了。
我的回答和讨论:
我们的孩子从事体育锻炼是为了一生的健康,至少能象我这样,56岁有着比16岁更好的体能。老爹已经做到了。相信她也能做到。体育还能培养发奋进取的人格,领导力,团队精神。
中国的许多家长,什么都是为了上大学,但看看结果怎么样?有几个上了不得了的大学了?“游泳的特长对于来自中国大陆、想申请美国本科的孩子来说没有啥意义”,这话你听起来不觉得寒心吗?孩子的整个青春,成了一纸录取通知的祭品。似乎只要能上大学,可以毁了孩子的身体,毁了他们的灵魂,毁了他们的智商,毁了他们对生活和学习的兴趣。
我家女儿,十一二十就有机会进划船队。教练主动邀请的。教练是当年美国奥运会代表队的主力(年奥运会金牌大热门,但因美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未能成行),学校的划船队经常得全国冠军,去年就有两个去耶鲁,一个去哈佛。这位教练在暑假划船班上看中女儿体重轻、灵巧、模仿能力强的素质,要她当舵手。我们没有答应,因为舵手坐在那里不动,达不到理想的锻炼效果。这等于放弃了上常青藤最好的机会。但我们不愿意用女儿的四五年青春换取一张录取通知书。结果,她游泳了。而且不是专精一项,是游泳跑步轮流。这样抑制两个项目的成绩。学校最顶尖的运动员,都是专精一项,平时还去俱乐部。但是,我们是希望她发展多项兴趣,身体全面发展。她跑步游泳,对申请大学都没有什么用。是对她一生的幸福有用。
在我们看来,孩子十岁以前基本放养,给孩子创造机会、陪着孩子玩儿就行。十岁以后,则需要家长引导对人生进行全面的准备和训练。这方面的引导,从来都是以一生为目标,不是一张大学录取通知。我们邻居,一个犹太人,两个女儿都去了威尔斯利,就是希拉里、宋美龄的母校,美国第一女校。老大后来还进哈佛医学院了。两个孩子都运动。和母亲交流时,她引经据典地说:研究发现,女孩子在来例假前,要有很多硬地上的训练,刺激骨骼发育,光游泳不行。因为女性老年后,骨质酥松是最大的健康隐患。在青春期性成熟前的硬地训练,比如十一二岁的时候的体育活动,对六十岁后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我们一听,后来劝女儿游泳之外加了跑步。父母以身作则,对她影响也很大。这是我们帮孩子准备人生的想法。
另外,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刺激大脑发育(我们有英文阅读文章,好几篇),对读书有巨大帮助。人生的准备,从来都是身心两面,情商智商。死读书危害孩子的一生。
最近看经济学家对世界各国发展水平的评估就特别有意思:一个指标是人均GDP,一个指标是人均寿命。他说,你人均GDP高当然很好,但这些财富给谁准备的?你还要人均寿命长,这说明你有时间享受自己创造的财富。想想看,你拼到四十岁公司上市了,资产上亿了,第二天人就挂了,有多大意义?另外,历史学家评估文明,也大同小异。文明发达,人均寿命是个核心。因为创造财富的复杂技能,要十年训练才能掌握,要大投入。看看我们留美的成本吧。如今有一技之长的,往往也是到了25岁以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三十岁人生就到了终点,连培养技能的本儿也捞不回来。在一个不健康的社会,学习的回报小得多。要一直干到70岁,回报才丰富。
所以,上大学是一回事。但就算大学进名校,学得也很好,你毕业后也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干到八十岁的和干到五十岁的,就算全是哈佛毕业,生活能一样吗?
白殿疯病传染吗白癜风治疗哪里最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