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云连麦,ldquo小京津冀rd

北京中科白癜风爱心公益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80425/6192218.html

又是一年春来到。春风里,有朵美丽的花格外引人注目。它经历了7年成长,如今盛放,它“瓣瓣不同、瓣瓣同心”。

自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棋局落子,京津冀这个21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已然成为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迸发出了蓬勃活力。

一条北运河,连接着北京的通州、天津的武清、河北的廊坊。作为京津冀城市群及“黄金走廊”上三颗闪亮的明星,在国家战略推动下,通武廊主动对接、合作共赢,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种出一片“试验田”。

回望来时路,起步新征程。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日报客户端联合天津日报、河北日报推出“连麦京津冀通武廊特辑”主题连麦直播。3月10日下午,北京市通州区委副书记、区长赵磊,天津市武清区委副书记、区长倪斌,河北省廊坊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燕伟3位嘉宾,以三地云直播的方式做客北京日报客户端京直播,介绍三地在协同发展方面的成果和亮点,以及下一步的思路举措,讲述“小京津冀”的“大故事”。

把握机遇做好产业承接大文章

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三省市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了六点要求,其中第一点就是强调要紧紧抓住“牛鼻子”不放松,积极稳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非首都功能,对津冀的武清和廊坊来说是重大发展机遇,对北京通州则意味着要按照城市副中心的定位,承接中心城区的功能疏解。

在节目中,通州区委副书记、区长赵磊介绍了城市副中心的产业承接情况。两年来,北京中心城区向城市副中心产业转移的速度是越来越快。运河商务区、环球影城、张家湾设计小镇等重点园区承接中心城区企业的态势越来越明显。像中建集团、中核产业、华润集团、神华集团、国家电网、国家电投等一批“中字头”企业,包括首旅、北投、住保中心等一批市属企业都纷纷把总部和二级总部搬迁到城市副中心。

在产业转移上,通州区采取了协同连战,打造两个圈层,第一个圈层是通武廊产业协作,另外一个圈层就是通宝唐(通州、宝坻、唐山),在更大的范围来配置产业资源。

通州作为城市副中心,将成为千年古都的活力之源,成为首都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天津市武清区委副书记、区长倪斌在节目中表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是协同发展的“牛鼻子”。近年来,武清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最重大、最难得、最现实、最紧迫的机遇,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全面做好服务、承接、联动文章。

实际工作中,武清聚焦智能科技和生物医药两大高端产业,高标准推进京津产业新城起步区和武清“智谷”“生物谷”规划建设,着力引进国内外顶尖龙头企业和集团公司,通过平台整合平台、打造“平台的平台”,引领关联项目集群化导入落地。

廊坊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燕伟在节目中介绍,近年来廊坊主动对接服务,加快承接步伐,努力在服从服务重大国家战略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承接北京产业转移方面,廊坊紧紧围绕融入北京高精尖产业链条,加快发展壮大“1+5”市域主导产业和“7+6”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了与北京紧密关联、衔接配套、错位发展的产业布局。近年来,廊坊引进建设了京东电子商务产业集聚、精雕数控机床、航天振邦等一批高端高新产业转移项目,“十三五”时期,全市累计引进京津项目个、资金.8亿元。

同时,廊坊全市90%以上的科技型企业与京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一批京津高端科创团队、领军人才到廊坊创新创业。“十三五”时期,全市累计签约北京成果转化项目项,技术合同成交总额达到58.1亿元。

公共服务协同释放更多红利

通武廊作为“小京津冀”,有大量居民在这里生活工作,有密切的人员往来和要素交流,通武廊地区的“同城化”“一体化”越来越显著。三位嘉宾在直播中透露了三地在公共服务协同上的实际举措,在教育、医疗、交通、人才等方面三地精准对接,树立了协同发展的典范。

赵磊表示,在产业疏解的同时,通州一直注重公共服务的延伸拓展,主动作为,让周边群众也享受到了政策的红利。目前,从城市副中心开往廊坊北三县的公交线路达二十多条,每天的客运量有15万人次,已经形成了北三县比较立体的公交网络。北京地铁22号线(平谷线)从城市副中心连通燕郊、大厂以及顺义、平谷,是首条跨越省际的地铁线。

在教育领域,通州和廊坊北三县合作非常紧密,目前已成立了十个教育联盟,由通州派出老师指导,北三县的老师组团到城市副中心(名校)培训和学习。在医院(医疗)方面,落户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目前已经辐射到了北三县,河北省周边地区门诊量占30%左右,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见证。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倪斌告诉网友,近年来,武清深化通武廊“小京津冀”改革试验,加快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人才等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签订落实91项合作协议。

在公共服务方面,武清着眼打破公共服务资源地域限制,以合作共建、信息共享、资源共用为方向,加快推进教育、医疗等领域合作,组建10个基础教育共同体,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和幼儿园联盟;统一医疗质量控制标准,全区39家医院跨省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检验结果互认项目达43项。

在人才交流方面,三地扎实推进通武廊人才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推动人才引进互融互通、人才培养共育共培、人才评价互认互准、创新平台共建共享,三地建立完善了“随报随审”的人才奖励申报评审机制,推出区域人才服务绿卡,30个科技创新平台纳入共享共用目录,联合举办通武廊职业技能大赛、协同创新创业大赛、人才联合招聘等活动。

大项目里有对群众期盼的回应

在节目中,三位嘉宾还回应了网友对于一些大项目和惠民政策的关切。

赵磊表示,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是亚洲最大的地下交通交通枢纽,利用最先进的TOD设计理念,建成后这里不仅是一个交通枢纽,更是一个商业街区和美丽的滨水空间、活力街区。未来将聚集商业、写字楼、酒店,以及银行、总部等产业业态,成为城市副中心的另一个亮点。

赵磊透露,枢纽项目现在已经开工建设,到年就能建成通车(投用),届时,该枢纽将变成连接京津冀、特别是首都东部地区的、最快捷、最舒适、最具活力的交通枢纽。

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一共集成了六条轨道,三条城际铁路为京唐铁路、京滨铁路、城际铁路联络线,还有三条地铁北京地铁6号线、平谷线、副中心线。届时从通州到唐山、天津滨海新区都在一个小时之内,到首都机场15分钟,大兴机场30多分钟。

杨燕伟在直播中为网友介绍了廊坊对接京津医疗资源、便利群众就医的情况。目前廊坊市7医院、20医院实现了与京津远程查房、远程会诊、同质化培训,构建了跨区域专科诊疗联盟。市妇幼保健中心与首都儿研所和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合作医院、医院已经建成投用。中医院分院(廊坊院区),去年年初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规划床位张,今年底一期将基本建成,整体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华北地区首个拥有质子中心的医院。

此外,廊坊还积极推动与京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目前已有30家京津医疗机构纳入定点范围,24家医院机构纳入京津冀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范围。

倪斌在直播中回应了京津通勤一族的期盼,他表示通武廊市域郊铁路建设得到了京津冀三省市和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的大力支持,继纳入国家发改委《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并获批后,又成功纳入《天津市市域郊铁路专项规划》。目前,武清已经与中国中铁集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可研报告已经在批,正式立项已近完成,正在进行施工初步设计和EPC招投标等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力争早日开工、早日运行。

通武廊市域郊铁路建成运行后,将进一步缩短武清与京津的时空距离,使武清真正成为京津走廊的重要支点、“一轴四城”的战略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

绿色通武廊绿色京津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我们转变发展方式的基本遵循。三位嘉宾在直播中也介绍了三地生态建设协同的相关工作。

赵磊表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框架下,三地大气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调查发现,居民对空气质量的满意度逐年上升。通武廊三地建立了联防联控的机制,遇到(重大活动)、重污染天气,统一预警、统一采取行动。

三地加大退出一般制造业,特别是污染累企业退出力度,这几年,副中心就退出污染型企业将近家,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多家,有力地促进了大气质量的提升。

赵磊表示,城市副中心按照“一带一轴两环一心”绿色生态格局,经过几年建设,绿色空间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到去年末,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33%,到“十四五”末要达到36%,到年要达到40%,到那个时候,将实现“起步闻香、开门见绿”的效果。

副中心规划了10个万亩以上的公园,目前,已经建成了8个。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占地(总规划)11.2平方公里,(一期)已于去年开园,每天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在此休闲。

杨燕伟介绍了廊坊的生态改善成果。近年来,廊坊坚持科学治霾、协同治霾、铁腕治霾,深入实施扬尘治理、散煤整治等系列攻坚行动,全面完成农村地区“煤替代”等一批重点工程,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结构不断优化,空气质量显著提升。此外,通过深入推进水污染整治,廊坊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态画卷得以重现。

廊坊五年间造林.38万亩,建成了“千亩樱花海”“万亩银杏林”等一批高质量绿化工程,成为京津周边森林生态休闲旅游胜地,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值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bbfz/137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