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历史深处最深刻的永不褪色的记忆

白癜丸价格 http://pf.39.net/bdfyy/zjdy/140223/4342729.html

南方开讲:一样的军史,不一样的品读!

年,安徽来安县委、县政府给张云逸写了一封信,请他为半塔保卫战写一篇碑文。

张云逸收到信后,非常重视。半塔保卫战是新四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一次典型战例,不仅奠定了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基础,对建立发展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影响至关重大。作为半塔保卫战的亲历者、见证者,张云逸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把半塔保卫战的前后经过记录下来。可是一想,他又觉得自己写不合适,因为当时新四军是在中原局刘少奇的领导下,对反共顽固派的进攻予以的坚决反击,应该请刘少奇写。于是,张云逸让秘书带着这封信,恳请刘少奇为半塔烈士纪念碑题写碑文。

刘少奇看过信后,觉得自己写并不合适。在半塔保卫战中,中原局和江北指挥部下达的是固守待援、坚决反击的方针和积极防御的战术,可是当时固守半塔集的只有新四军教导大队几百人,以及十团、十五团、特务营各一部在南北两翼钳击围攻半塔之敌。面对韩德勤、李品仙部8个团的兵力,固守待援需要怎样的勇气、胆量和拼搏呢!?在数倍之敌的围攻下,新四军指战员不畏强敌,浴血奋战了七昼夜,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坚守在半塔阵地上。作为中原局领导,刘少奇完全可以为半塔烈士纪念碑题写碑文,但是刘少奇认为,勇敢作战、指挥有力的一线士兵、一线指挥员才最有资格写。

刘少奇平静地把信折好放回信封里,谦虚地对张云逸的秘书说:这个仗,是你们首长指挥的,你们首长写最合适。

秘书回来,原原本本转达了刘少奇的意见。

张云逸听后思绪万千,一个国家主席,在荣誉面前不争功,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胸怀和高风亮节。

为了纪念半塔保卫战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年3月,方毅曾经在军政民座谈会上提议并在淮南苏皖边行政公署通过,由罗炳辉亲自负责在保卫战的主战场建一座革命烈士纪念塔。年,因新四军战略转移,撤离半塔,烈士纪念塔建造一半就停工了。建国后,安徽来安人民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于年开始续建半塔烈士纪念塔,塔顶屹立着身背斗笠、大刀,手持长枪威武雄壮的新四军雕像,像高3.1米。塔的正面刻有陈毅元帅亲手书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北面为张恺帆“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的题词。纪念塔前立着大理石的纪念碑,上面刻着张云逸于年5月1日撰写的《半塔烈士纪念碑记》碑文。

在这篇碑文中,张云逸没有写自己是如何指挥的,只写自己是半塔保卫战的参与者,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记录了半塔保卫战的前后经过。如今,漫步在皖东烈士陵园中,已经很难想象当年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激烈枪战和经历的血雨腥风,多少历史往事已烟消云散,但是在人们心里,依旧余响不绝的,是那些亲历者经过磨难留下来的真实记录,那是历史深处最深刻的、永不褪色的记忆。

附:

半塔烈士纪念碑记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寇发动卢沟桥事变,进攻中国。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领导全国人民并与国民党合作,进行抗战。当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中以汪精卫为首的投降派向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共顽固派在日寇诱降下,亦实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反人民的政策,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向坚持敌后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猖狂进攻。

一九四〇年三月,安徽省国民党顽军李品仙部,配合日寇向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驻地大桥地区进犯。与此同时,江苏省国民党顽军韩德勤部以十团之众,向我五支队后方半塔地区大举进攻,妄图趁我第四,第五支队和游击纵队主力在津浦路西反击日、顽军之际,一举歼灭我江北部队。此时,我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同志和第五支队副司令员周骏鸣同志在路东指挥第五支队教导大队四百余人固守半塔集,并以一个营及地方游击队奇袭顽军侧背,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苦战十昼夜,击退顽军多次进攻,半塔阵地,屹立不动,直到我军路西大捷,我和副指挥罗炳辉同志,按照刘少奇同志的指示兼程回师路东,迂回攻敌之后,叶飞、陶勇两同志奉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指挥员陈毅同志命令率在江北部队赶来驰援,半塔守备部队亦乘机出击,敌被我军三面夹击,伤亡惨重,乃仓皇溃退。我军乘胜追击至淮河南岸,俘获甚多,胜利结束这一战役。

这次战役,在刘少奇同志的指挥下和广大人民的积极支援下,军民团结一致,英勇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不仅奠定了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基础,且对华中抗战全局关系至关重大。

安徽省来安县人民为纪念半塔保卫战与在抗日反顽斗争中光荣牺牲的同志们的卓越贡献,援建此碑,以铭不朽。我当时担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员,曾参与此役。目击革命烈士们可敬可泣的斗争精神,备详史实,谨为之记。

张云逸一九六四年五月一日

张云逸(年8月10日-年11月19日),广东省文昌县(今属海南省)人。年入广东陆军小学堂,后毕业于广东陆军速成学校。先后加入中国同盟会、中国国民党。参加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曾在粤军许崇智部队任旅长。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北伐战争,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师参谋长。大革命失败后,在广州、香港等地从事秘密革命活动。年参与领导百色起义,创建右江苏区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任军长。

年任湘赣苏区河西总指挥部参谋长,7月到江西瑞金,先后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参谋长兼作战局局长,粤赣军区司令员、红军总司令部和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参加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年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两广事变后,奉派到广州、香港等地在国民党上层军政人员中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后参与领导组建和整编新四军,年任新四军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员,后兼江北指挥部指挥,领导巩固和发展淮南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淮南军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政大学校长,后兼中共华东后方工作委员会书记。年9月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二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共广西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年任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是中共第七至第十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王南方,安徽岳西县人,年入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记者协会理事,新浪网十大博客博主之一,《北京晚报》、《东方少年》杂志专栏作家。现为少年特战兵训练营总指挥,志在为培养优秀少年做贡献。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明星度》、《情感私语——走进名人的亲情世界》、《苦恋树》、《八荣八耻——辛勤劳动篇》、《中小学课本里的“星火燎原”》,报告文学集《神龙汽车团》(与人合著),绘本《捉迷藏》等。报告文学《星火燎原》曾获解放军文艺奖。

↓↓↓点击"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bbfz/135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