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住的房子是老伴儿单位分的

不到20平方米的卧室里,这些存报占据了半个房间

“你问我为什么不把报纸卖废品,我说不太清楚就是喜欢,觉得它有价值,值得留着,也习惯看完留着如果卖了,我实在是舍不得”为了保存这些报纸,老爷子没敢把它们堆在阳台上“风吹日晒”,而是特意将存放地点选在了自己的卧室为了报纸不受潮,每摞报纸的最下方,他都会用几根木棍儿垫起来通风

1963年的北京晚报上刊登了一篇老爷子的小文章

高老爷子家里最珍贵的一张报纸,是一份1963年5月19日的北京晚报报纸已经变黄,有折痕的地方几乎也要断裂当天的报纸只有4块版,在内页很不起眼的位置,有老爷子自己写的一篇小稿

说是小稿,不过寥寥几十字,说的是戴月轩又有新毛笔到货了老爷子说,这是他在文化用品公司时写的一篇北京晚报招聘广告小稿字数不多,但是这么多年,一直珍藏着北京晚报过去在西裱褙胡同34号办公,自己工作过的东城批发部,当时就在西裱褙胡同西口,咫尺之隔,晚报陪着自己走过了这么多年

老高爱较真儿,连他自己也承认“爱钻牛角尖”

挥不去的晚报情缘

老报纸码放得整整齐齐

复印地铁路线图给全家

保存的报纸可达7楼高

1990年,老爷子被评为北京晚报热心读者

如今,高老爷子每天依然会端着他用了20多年的搪瓷缸子,慢慢啜茶,依然每天会等待着北京晚报的到来,细细品读不同的是,报纸内容的极大丰富,让他对这个多变的世界萌生了自己的想法,也有了更多的谈资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风雨飘摇,家家都为吃食奔忙饿着肚皮参加劳动,高老爷子几次昏倒北京晚报也避免不了停刊的命运直到复刊北京晚报数字报,那时的社会才逐渐恢复了活力,老百姓的日子也慢慢有了起色在老爷子看来,一份穿插在家国史中、与社会同呼吸共命运的报纸,承载得不仅仅是内容本身

高老爷子今年80岁,早年间,他的家在西单六部口,后来搬到潘家园,也有30年了走进他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几乎顶着房顶码放得像小山一样的报纸堆除此以外,在十多个大纸箱里,满满存放的也都是北京晚报

30年的存报占了半间屋

高老爷子家是老式设计,70多平方米的小三居,住着老人和大儿子一家,使用面积不到50平米,地方说起来算不上宽敞,三代人同住,甚至还显得有些局促这种情况下,看过的报纸为什么还要原封不动地一张张留好?而且,这一留就是30年?

家里一共有5个孩子,高老爷子排行老二,上面有1个哥哥,下北京晚报订报电话面有3个妹妹13岁那年,父亲因为肝病撒手人寰,留下了身后的一大家子那时,高家住在老宣武区的菜市口附近,家附近有一家春华斋南纸店,专卖各种纸质用品因为和掌柜的相识,懵懂的老爷子来到这里当起了一名小学徒

与人不同的是,他每看完一份北京报纸,从不丢弃或卖掉,而是认真码放整齐,一天不少,一张不缺对北京晚报的这份喜爱,伴随了老人整整30年,他收藏的晚报,高度累计起来能达到7层楼高

看过的报纸,一个月归为一打儿,与上个月的反着摆用皮尺量量,一年的报纸累计高度0.66米,那么,30年的北京晚报叠放起来,就有19.8米,相当于7层楼高贾大妈又在一旁笑着感叹:“别人家的晚报论张算,我们家的报纸论米算”

最让人惊奇的是,不偏,不斜,报纸的四角永远能北京晚报登报电话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这样整理报纸的功夫,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老爷子说,这与他多年的从业经历分不开

高家兄妹经常聚会,小妹夫在航天工业部工作,见多识广,每每见面,小妹夫总要拉着他高谈阔论一番国际形势、国家大事看过报纸上的内容,知道了梗概,老爷子一切了然于心,从没露过怯

站过柜台,管过库房,还当过会计,一直到1995年退休,老爷子和各类文化用品打了47年半的交道码纸,对他而言,是童子功,也是基本功“最让我开心的是,我的几个妹妹们都是我和哥哥供大的,她们还都上了学那时候苦是苦,但是,省着过,我们也熬过来了”

这两天,对老人们来说,最大的新闻莫过于“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人均月增305元”当天送报的快递员刚进小区,就被等候多时的老人北京晚报数字报纸们团团围住,以致分发报纸时都险些错了数涨工资的事怎么才公布啊?好几位老人议论着一向较真儿的老爷子,此时反倒劝起他们别太较真儿:“过去往年都是12月前后涨,今年两会以后肯定就有消息了都甭瞎着急,你看我说什么来着,这不就公布了嘛”

不过,他最爱看的还是形形色色的社会新闻,哪个社区的居民又被新诈骗手法给骗了、坐副驾驶上的人不系安全带也要罚款了……看过新闻,老爷子准保一个电话就给孩子们打过去,再三叮咛嘱咐

“我们全家都管他叫‘总理’,大事小情,没他不管的”老伴贾大妈说,这几年,北京地铁不断开通新线,北京晚报也多次制作地铁全线路线图,老高还专门拿着报纸,到复印店去复印,分发给兄妹几家

做了半辈子会计工作的老爷子,北京晚报广告刊例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有记录”买米的钱他记着,买水电的钱他记着,就连多年来买过的彩票号码,他都整整齐齐地记着呢最近,他刚刚整理完去年的家庭全部开支其中,在柴米油盐酱醋茶、更换电视机等家庭头等大事里的,还有一项30年不变的支出——下一年北京晚报的征订费用

每天下午3点半,当天的北京晚报准时送到楼下的报箱里除了买彩票,高老爷子很少自己下楼,报纸每天由老伴儿取拿到报纸,老爷子并不急着看,而是先数数今天的版面够不够数儿偶尔有缺页的情况,他一定会打电话到邮局,直到对方把报纸补齐,他方才罢休

虽然老爷子从没跟家里人说过,但他心里特明白,北京晚报,这份他看了半个世纪、收藏了30年的报纸,是他了解社会的窗口,他足不出户就可知北京晚报电子阅读晓天下事

“那时候,条件艰苦,卫生环境也差,臭虫特别多,夜里翻个身就能压死好几只”忍得了艰苦,再加上辛勤的付出,老爷子每年能为家里换来两块大洋和30斤小米直到5年后的1953年,正逢北京市文化用品公司招人,经过珠算比试和面试,老爷子成为东城批发部的一名正式员工

老报纸占了家里的一大部分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刘琳 实习生:王亚娟 ?张硕/摄

高老爷子说,他不善言辞,性格有些内向过去上班那会儿,最发憷的就是开会发言现在住的房子是老伴儿单位分的,小区里住的大多也都是老伴的同事和朋友,平时能跟自己聊得来的朋友不多退了休,他也不像别的老人那样,爱在楼根儿底下扎堆聊天,自己每天最大的爱好和消遣,就是看晚报和看电视上的新闻节目北京晚报数字

砸纸钱、码宣纸,高老爷子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给店里打杂儿当学徒,什么都得做,每天帮着掌柜铺被子,倒夜壶,沏茶扫地这样的活儿就更不用说虽然离家近,可店里规定不能随意回家每天晚上,他就睡在木制的柜台上

老爷子每天最大的爱好就是喝茶看报“瞧我们家这乱的,都没地儿下脚了!”老伴贾大妈一个劲儿地直抱歉因为怕占地儿,十几个装满报纸的纸箱,靠着南墙摞起了一人多高,纸箱上还盖上了一整张巨大的牛皮纸用来防尘“家里新添了大衣柜?”每每有人来做客问起,贾大妈往往是一边笑着一边叹气:“嗨!哪儿啊,这都是报纸”

高老爷保存的订报存单

2015年3月17日讯,沏杯俨茶,撒上点白糖,再拿上一叠头天还没看完的北京晚报,倚着座椅,一边看报一边抿着甜滋滋北京晚报广告的茶水,高兴武老人每天的生活就是这样开始的


白癜风患者应尽量少吸烟
北京中科白班医院讲适合的运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wbys/6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