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北京因为这里离梦最近lt北京晚报

编者按

年,张华出生在河北省邱县的一个偏僻村庄,高中没毕业就远离家乡外出打工。但他心中的文学梦并没有在劳碌的打工生活中磨灭,几年来他边打工边写作,不但屡屡发表作品,还有剧本被拍成电视剧。已专职做了编剧副导演的他,又把目光投向农民工兄弟,希望能写出他们的生活和困惑。

在北京有着成千上万和张华一样的人,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流浪、挣扎、蜕变,化茧成蝶。每年都有人受不了这种艰苦和迷惘而离开,每年又有无数年轻人背着行囊,走进北京,住地下室,吃方便面……

他们觉得,北京,是一个离梦想最近的城市。

每人都有梦想,有的伟大,有的平凡,有的触手可及,有的遥远飘渺。但只要有让梦想扎根的土地,所有梦想都有萌芽的那一天。虽然张华的历程有些苦涩,但谁能说不是这苦涩的过往,让他的文学梦显得愈加靓丽,愈加美好?

小说发表了

一发不可收

张华的故乡是河北省邱县的一个偏僻村庄,这是位于河北南部的一个平原农业县,不依山不傍水,勤劳朴实的人们整天靠从土里刨食为生。张华的家庭也是靠着几亩薄田过生活。爷爷奶奶都年纪大了,还有病,张华兄妹三人,他是老大。父母别无其他收入,都是老实巴交的本分农民。这样的成长环境,将张华造就成了一个种地的能手,浇地、除草、除虫样样精通,开三轮、拖拉机也是好手。但这在别人眼中有些苦涩的生活,并没有泯灭张华那萌动的文学梦。

从小就爱好文学的张华早在年就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从发表的第一篇小说算起,已经17年过去了。那时的张华还是一个懵懂的少年,正戴着红领巾坐在邱县新马头镇新泰镇村小学五年级的教室里。从那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他一直写,一直写,然后就是一篇篇地发表、获奖。张华头脑还算聪明,学习成绩始终处于中上游水平。

写作来牵线穷小子成婚

后来他被特招进了县一中,开始了他仅有两年的高中生活。因为家里穷,每到放暑假,他都会去找活干,最常做的就是给人装卸车,2个月挣了多块钱,不光自己的学费有着落了,还能贴补家用。尽管如此,张华还是没有完整地读完高中,高二一上完,就走上了打工之路。

别人打工都是图挣钱,张华打工图的是有时间读书。打工的地方距离大学很近,他有时间就去大学听课,上自习、做笔记、到图书馆看书。一年下来,光学习笔记就记了半米多高。这时候看得多了,想得也多了,但写得少了。不过,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他的妻子就是因为写作和他相识相爱的,虽说那时的他一无所有,但这个倔强的姑娘还是义无反顾地和他走到了一起,两人最终牵手,步入了美好的婚姻殿堂。

能养家糊口的样样都试过

结婚后,他们俩人都没有放弃写作,剧本、小说、散文、诗歌都写。写得多了,他慢慢发现,只有学有专长才能取得更大成就,自己更适合剧本和散文写作,于是对小说和诗歌就渐渐放弃了。

文学的梦想虽然高尚,但还做不到不食人间烟火,还得实实在在地生活。贫困的生活,给了他们很大的压力,白眼、冷漠、歧视等等,让他遍尝了人间冷暖。但这些都不算什么,孩子要出生了,还得有一个安全的避风港啊。为了养家,张华开始给工厂打过工,到街头卖过水果,开服装门市,凡是能养家糊口的门路都试过,虽然没有大的成就,但却成了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

每当最困难的时候,张华的妻子都会给他最大支持。她说,虽说我们现在是物质上贫乏了点,但是我们精神很富有,你看你这么有才华,朋友这么多,这么能吃苦,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

话虽这么说,但是路还要一步步地走。路在脚下,但是路指向何方?

只身闯北京独立写剧本

张华还记得第一次和谭双剑见面的情景:在年共青团邯郸市委召开的五四青年表彰大会上,张华第一次见到身披大红花、站在领奖台上的谭双剑。那一次他们因为紧张繁琐的会务,没有过多的交流,只是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渐渐地张华和谭双剑互通信息,有时候半夜了还打电话聊天,经常一聊就是两三个小时还意犹未尽。一次谭双剑试探性地问张华,你的青春就打算这么挥洒在家乡小县城吗?来北京吧,北京才是你的舞台。

那时候张华在家乡开的门市也濒临关闭,正是事业的低谷。也就横下一条心,只身一人去了北京。

初到北京,张华遇见了从事新闻传媒文化的王磊老师。王老师说,北京是最适合文人生活的地方,只要你有本事,就有你施展才华的舞台。你眼界有多大,北京就可以给你提供多大的舞台。北京这个地方聚集了全国最多的文艺人才,来北京算是来对了。相信你小伙子,在北京好好干吧,等着你成功的那一天!王磊老师的鼓励,给张华吃了颗定心丸,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北京干出一番事业来。

在北京闯荡期间,张华干过很多工作。给某个文化公司写微电影剧本,写好了,人家也没有说什么,最后不了了之。张华不知道怎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不懂得版权保护。他也不断给不同的公司做编外的写手,有时候是广告创意,有时候是文案,多数公司都能履行承诺。当然也遇到过干了活就不给钱的骗子公司,每当这时,张华都是无奈地一笑而过,就当自己交学费了。

好在不久后,谭双剑联系到了张华,带来了他刚成立了一家文化传媒公司的消息,“正好缺你这样的写作人才,哥哥期待你的加盟,帮哥哥走向正轨。”那时谭双剑刚刚拍完电影《梦想就在身边》,谭双剑是男一号,导演编剧是著名电影人江小鱼,演员有李子雄、方青卓等人。

就在谭双剑的公司,张华写出了《梦想就在身边》第二部。

结识江小鱼被收为徒弟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华遇到了著名导演、编剧江小鱼老师。那是一个很随意的场合,大家在一起吃饭,江小鱼老是提醒张华多吃点。江小鱼说:“你个子大,饭量也大,多吃点,别吃不饱。”“够不够,再要一份米饭吧?”简单的几句话让离家在外的张华感到了久违的温暖。张华初次和这么多电影圈子里的人在一起,难免拘谨,生怕自己说错话,生怕自己给大腕老师们留下不好的印象。江小鱼老师的话让张华很安心、很温暖地吃了一顿饭。

事后,江小鱼老师单独与张华联系再见一面,见面后江小鱼真诚地征求他的意见:“你愿意进入电影圈,做我的徒弟吗?我想收你做徒弟。”张华自然是喜出望外,而从此之后,江小鱼也一直对张华青睐有加。

对于张华的“攀高枝”,谭双剑说得很诚恳,“兄弟,只要对你前程有好处,你就去做。我们还是朋友,我们还是兄弟!”张华热泪盈眶,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张华后来说,到江小鱼身边工作后,感觉就像一只鸟在一片广阔天地里尽情地畅游,而且前面还有一位带着你飞的师傅。做了江小鱼的徒弟,就会经常跟着师傅参加一些活动。张华常说,真的很感激老师每次都带上我,把我介绍给圈子里的人。当然师傅也有脾气不好的时候,不好的时候,也会挨骂。但是师傅的骂绝对是对你好的,他骂你骂得越厉害,证明你有的地方越是不足。后来江小鱼把张华推荐到了一个“更高级”的部门担任写作和宣传。师傅说:“你在那里干4个月再回公司。好好干,不懂就问。随时给我打电话。”

张华初到北京的时候,并没有想过自己能从事文化工作,已经在北京打拼的那些老乡都是给他介绍小区保安、服务员、装卸工等一类的体力活。他当时也这么想,在北京做完工就可以去报社送稿子了,也是很好的。

常常写完了也睡不着了

做电影和写作在别人看来是很骄傲的事情,但是背后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只有父母妻儿知道。为了赶稿子,经常整夜整夜不能睡觉,即使半夜写完了,也已经兴奋过度,再也睡不着了。一次跟在家的幼子打电话,儿子突然说:爸爸,你不要我了吗?张华心头一酸,眼泪不由自主地落下来。

是啊,他实在是离家太久了,太思念他们了。他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每次见到一个名人,或者合影之后,就会给自己妻子发个短消息。妻子也会很快回复,“知道了,好好工作,我们在家期待你把我们带去北京生活。”张华努力地工作,每次领了工资,只留下下个月的生活费元,其余的都打款给在家的妻子。

地下室里泡出来的友情

想家和牵挂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最难的是住地下室。夏天地下室特别潮湿,很容易得风湿病。年7月北京那场大雨,张华也赶上了。在丰台区的一家地下室,几平方米的地方只能放下一张床,连个窗户都没有,为了省钱,夏天都不舍得开风扇。晚上睡觉的时候,忽然就听到外面有哗哗的趟水声,接着就是房东歇斯底里地大喊,“快来,男人们快出来!”“我推开门,水一下子就把我的床铺给淹没了。幸好手机挂在墙上。”

房东焦急地说:“水都流到配电室了,怎么办啊?”这时不知道谁找来了两台潜水泵,但是出水没有进水快。防洪沙袋显然不够用,水顺着门口哗哗涌进了地下室。

蜗居在这里的上百名北漂,今天真的“漂”了。大家都抡起脸盆,盛满水,往外传递着倒出去,然后又把盆传进来。有两个女孩,把自己的床抵住门口,被子棉服都挡住要进来的水,用脸盆一盆一盆往外倒水。

张华跟着房东找排水口,结果找了快一个小时了都没有找到。有人提议找物业,物业此时都是手忙脚乱了,到处都是险情。还有人说应该打,北京这个时候,正浸泡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之中,消防应该去更重要的地方。夜里10点半,终于找到了泄洪口,进水给堵死了。潜水泵高速运转,水慢慢地抽干了。

地下室里年轻的兄弟姐妹,不止一次见面,但是没有产生过交集。这次,大家也算并肩作战了。然后,大家你看看我的狼狈相,我看看你的狼狈相,哈哈大笑。有个女生忽然大叫了起来,“妈呀,我露点了,我没有穿内衣。”说罢慌忙地跑回去换衣服。结果,又出来了,哭着,“哪有衣服啊,都被水泡了。”

那一夜,一百多个兄弟姐妹,相互鼓励,大家买点花生啤酒,聊天,唱歌,交朋友,留下QQ号,还建立了一个地下室的QQ群。友谊在苦难中扎下了根。

为陌生孩子网上募捐

苦难并没有让张华消沉,反而激发了他那颗深怀感恩的心。只有用更多的爱心回报社会,美丽的文学梦才有所寄托,有所依附。邱县一个高中女孩,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只有她自己跟着70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她考取了邱县一中,可她拿不出对于她来说高昂的学费。这个女孩慕名联系到了张华。张华发动了网友,在社会上呼吁给她资助,呼吁教育局、一中领导给她减免学费。终于这个女孩如愿以偿坐在了明亮的教室。三年后,女孩顺利考取了一座北方有名的大学。她没有忘记她这个大哥哥张华,给张华带来了家里种的花生、红薯……

年8月,张华得知,邯郸魏县有一个命运多舛的9岁男孩郭圣涛,年小圣涛随爸妈和哥哥到山西打工,当年7月19日,一家人遭遇了突发泥石流灾害,侥幸存活下来的小圣涛右腿骨折。后小圣涛回到魏县家中,不慎又造成二次骨折,本就疾病缠身的爷爷奶奶一夜之间老了很多,看着小孙子不能走路,想到被泥石流吞没的儿子、儿媳和大孙子,小圣涛的爷爷在悲伤过度中也撒手人寰。

这让伤痕累累的家庭雪上加霜,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变得更为艰难,爷爷去世后,63岁的奶奶东拼西借为小圣涛治疗,可令人预想不到的是,在河北省三院被确诊为肿瘤型股骨头坏死,这种病一旦有小作用外力即可致使患者骨折,医院给出的意见是整个费用需要20多万,无奈之下老人放弃了治疗。

张华得知情况后,马上联系华语义工联盟组织寻求帮助,并于8月17日联系了北京、石家庄、邯郸的网友一起去邯郸魏县慰问这个命运多舛的小男孩。在该镇人大主席李永烨及村支部书记郭燕的陪同下,一行人给小圣涛送去了捐助款。郭小屯村支部书记还为小圣涛申请了低保及相关补助,祖孙两代人总算有了点依靠。

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在张华看来,和实现自己的梦想一样让人充实幸福,这些事情虽然不大,但让他感觉充满了力量,一个人只要去干,总是能改变一点。

选择北京因为它离梦想最近

慢慢的张华在北京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大家闲暇的时候一起玩耍、唱歌、喝啤酒,有时候和朋友一起坐在草坪上一直喝到天亮,有时候在公园唱歌一直唱到嗓子哑。

张华生于年,他没有同龄人的张扬和傲慢,反而朴实、真诚,更可贵的是他对人的善良和热情。他结交的大多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一样都是文艺青年,一样都有火热的激情。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才俊,住地下室、吃方便面,心里揣着对艺术的那份执着的追求。他们聚在一起常常谈论,两年前还住地下室的刘某,已经执导了两部电视连续剧。还有一位曾经一起啃馒头吃咸菜的朋友,现在已是北京一家著名的唱片公司的骨干了,他们有的成立自己的公司,有的拥有了自己的事业。他们常常需要用这些故事激励自己继续奋斗。

北漂有着不为人知的苦楚和辛酸,爱情的分离,亲情的割舍,但是对于一个有理想的人这都不算什么。有情、有爱、有梦想,攥着青春的资本,互相提携,互相帮助,互相成就着各自的梦想,才是最重要的。而对他们而言,北京,就是那个离梦想最近的地方。

赞赏

长按







































哪里治白癜风
擅长白癜风的辩证论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bbzz/98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