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
各种聚会应酬也随之而来,
喝酒也成为很多饭局的必有活动之一。
最近,
一封《年春节退出酒场告知书》走红,
可谓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各位亲朋好友们:
自喝酒以来,纵横酒场二十余载,喝倒三千、喝哭若干。如今已过了喝酒的黄金年龄,酒量骤减。无论什么白酒、红酒、啤酒,一杯头昏,两杯酒醉,三杯人事不知,人送外号“三杯倒”。且酒后声音大,脾气差,胡言乱语,谁都不服,只扶墙。
为了酒后不得罪朋友,且感情还要维持,决定放下酒杯,举起茶杯,自今日起以茶会友,谈人生,谈理想,弹棉花,就是不谈酒。
酒场无小事,费钱又误事。还望亲朋好友予以谅解,支持,并监督。
特此声明,理解为盼。
我志愿退出喝酒队伍
我不再遵守喝酒规律
不再维护酒场秩序
任何场合拒绝酒精
主动跑路
敢于装病
积极钻研各种躲酒策略
有事约会到茶馆
应酬时
男人多,就坐女人堆
女人多,就坐小孩堆
逃不掉坐角落堆
席间不发言
不引人注意
勤上厕所
不给酒精任何机会
不敬酒
不主动
别人喝多了帮忙抬他去厕所
年
提高身体素质从我做起
珍惜生命!
远离酒局!
发出这样的感慨,很多人是对过度劝酒不胜其烦,但对于公务人员来说,这则“退出酒场告知书”则多了一层警示意义。
“禁酒令”当头,春节要“忌口”
过去,“无酒不成礼仪”的风气不仅在民众社会生活中流行,在官场政务工作中也同样盛行。
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中,要求工作餐应当供应家常菜,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
随后多省份相继出台了升级版“禁酒令”,比之前的“工作日中午不准饮酒”更为严格。
其中,年,黑龙江、吉林出台公务接待有关规定,要求省内公务活动一律不饮酒。
年7月,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禁酒的八条规定》,详细列举了被禁的酒品种类。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务接待既包括工作日的公务接待,也包括休息时间、法定节假日的公务接待。
年7月,安徽发布的《省内公务活动禁止饮酒规定》明确提出,一律不得饮用任何人和任何单位提供的酒类或含有酒精的饮料。
年9月,《贵州省公务活动全面禁酒的规定》正式实施,将禁止范围扩大到任何酒类,包括各类白酒、红酒、黄酒、啤酒、果酒及其它含有酒精的饮料。
年11月,广州市发布通知规定,一般公务活动全面禁酒。一般公务活动严禁公款购买、饮用任何酒水,严禁饮用任何单位提供和私人自带的酒水,严禁公款购送任何酒水。
据公开消息,多地多部门均已颁布“最严禁酒令”,公务禁酒令正在向全国范围内蔓延。
当心!都是喝酒惹的祸
不论是公务人员工作日饮酒,还是领导干部公务接待饮酒,带来的社会危害和负面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
年9月某日,大理州洱源县国土资源局安排晚餐公务接待,就餐时违规饮酒,1人因过量饮酒导致死亡,20名相关人员受到处分。
年7月一天,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地税局一名年轻干部,因陪调研的州局领导喝酒过量而猝然身亡。
年至年8月,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政府接待办违规购买使用高档酒水瓶万元,其中大部分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在接待中饮用。此外,接待办还按前后两任常务副区长戴道、祁新桐要求,连续3年给区人大、区政协赠送高档白酒作春节慰问品。
年11月,湖南省江永县纪委公开通报9起国家公职人员酒驾醉驾典型案例。
有了“挡酒牌”以后不用担心了
有调查显示,“公务员中发病最高的是肝脏系统疾病,约34%公务员患有脂肪肝、肝囊肿等肝病”,而众所周知的一个医学常识是,“饮酒最易伤肝”。
有了禁酒令这道挡箭牌,公职人员可以更好地维护身体健康,减少因过度饮酒带来的各种健康隐患甚至生命危险,还可有效减少和避免各种“酒后误事”甚至“酒后违法”现象的发生。
吉林长春市一位乡镇党委书记坦言,以前上级部门检查指导,中午、晚上都得喝酒接待,有时甚至要同时接待好几桌,身体吃不消了也得硬着头皮喝。“如今有了严格的公务禁酒政策,接待负担轻了许多。”
据此前曾推行“公职人员中午不饮酒”的河南省信阳市出具的一份“账单”显示,“短短半年时间,全市招待费节约了30%多,仅酒一项开支,就节约了近万元”。
“禁酒令”带动了社会风气改善,不仅给干部松了绑,也让民营企业减了负。“禁酒令”,禁的不仅是酒,而是公务人员的不正之风。
春节将至
亲朋好友欢聚的时光
应量力而酌身体为重
公务人员则更应该牢记
哪些时间、哪些场合不能饮酒
将“禁酒令”坚持到底!
来源
人民日报
编辑
苏越
赞赏
长按北京白癜风去哪治的好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抗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bbzz/9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