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延安精神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弘扬延安精神,运用延安精神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多年来,高度重视延安精神的学习、研究和传播工作,使延安精神不断开花、结果。
一、搭建平台,促进学研结合
年5月26日,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河北大学延安精神研究会成立不到半年时间,率先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延安精神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
“研究会”的成立,为思政课教师深入学习、研究和传播延安精神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有利条件。“研究会”经常组织不同层面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通过集中学习研讨,不仅提高了思政课教师对延安精神重要性的认识,更进一步提高了自身深入推进延安精神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延安精神“进教材”是延安精神“三进”工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课堂”、“进头脑”的必要基础和条件。年,河北大学组织编写的《延安精神教育大纲》,作为教师讲授延安精神的专用教材沿用至今。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与学校相关部门领导共同编写的教材《延安精神大学生读本》正式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二、创造机会,提高主体能力
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组织教师深入学习研究延安精神的基础上,与“思政课教师三走进”(走进社会-从校园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将情感融入生活、走进实践-使理论结合实践)特色党建活动结合,带领教师走出校园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锻炼,进一步锻造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一)在红色考察中强化认识
年6月3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组织全体教师赴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白洋淀,重温入党誓词,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参观纪念馆、回顾抗战史,使全体教师进一步培育了爱国情,激发了爱国志;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增强了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年8月9日至13日,学院组织全体教师带着“弘扬延安精神、坚定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等课题奔赴延安考察学习。期间,教师们考察了延安消防支队,与消防官兵共同举行了“河北大学马列部与延安消防支队弘扬延安精神座谈会”,向延安消防支队赠送了“军学共建谱新曲,延安精神铸国魂”的锦旗。
随后,走访了延安大学,与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此外,参观了革命圣地旧址:王家坪、杨家岭、枣园,在那里寻找伟人足迹,重温党的历史,解读延安精神的真谛。此次考察,教师们完成论文集一部。
年10月29日,部分教师以“追寻革命壮士英雄足迹、推动老区先进文化发展”为主题,走访了易县狼牙山革命老区。在接受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洗礼的同时,向革命老区党员、村民宣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延安精神的内容。
年8月23日至28日,为进一步加强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教育,学院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赴革命圣地井冈山考察学习。
老师们先后听取了毛秉华等关于井冈山战争历史和井冈山精神的专题讲座,参观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井冈山博物馆,观看《井冈山革命斗争全景画》,重走挑粮小道等。重温革命历史,接受体验式教育,极大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鲜活素材,进一步加深了对延安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此次考察,教师们完成文集一部。
(二)在实践体验中领悟真谛
年5月,为了凝聚力量、加强合作、进一步推进“三走进”活动的开展和教师们对延安精神的领悟,马克思主义学院带领全体教师赴革命老区唐县进行素质拓展训练。通过信任背摔、空中断桥等项目的训练,教师们更加勇于挑战自己,坚信“四个凡事”(凡事认真负责、凡事积极主动、凡事全力以赴、凡事没有借口)和团队互相信任、互相协作的精神,同时提升了自身能力和素质。
年6月,学院组织全体教职工赴北京昌平励志学生干部培训基地开展了为期五天的以凝聚团队、陶冶情操、增进友谊、锤炼意志为目的的素质拓展活动。
期间,通过“驿站传书”、“风雨人生路”等项目的开展以及半军事化的管理,教师们通过接受体验式培训,进一步在感悟中反省和提升自己,把理论认知上升为思想和行动自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极大地提升了教师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新力,加深了对延安精神真谛的理解。
(三)在社会调研中提高能力
年8月至年2月,学院组织教师带着“河北省保定市城市发展过程中城郊农村问题研究”总课题,走进了保定市东金庄乡的多个村庄,对该乡农民的生活状况、法律认知情况、村民自治情况、乡村文化建设、党支部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期间,组织各种形式座谈会15次,发放调查问卷份,完成调研报告5篇,成功申报厅级及以上课题10项。保定晚报对其中的部分活动进行了报道。年7月6日,通过双方的长期协作,马列部在东金庄乡建立了“河北大学马列教师‘三走进’东金庄乡实践基地”。并以实践基地为平台,相继与东金庄乡党委共同组织了“塑造群众信赖的领导干部形象”主题论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研讨会”等系列交流活动。
年1月开始,为使教师多角度接触社会,提高对延安精神的理解和实践能力,我们又组织教师带着课题走进了“全国建筑业50强”单位河北省建设集团,从企业文化建设、党建工作等多个方面对集团进行了调研。教师们通过多次走进建设集团考察调研,成功申报了厅级课题,发表了相关文章。
年10月11日,在河北省建设集团建立了河北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基地。保定电视台对此项工作进行了报道。年11月,双方确立了十万元横向课题一项,思政课教师拟以建设集团为例深入研究企业思政工作。
三、发挥优势,促进全面传播
(一)校内结合课程有效教育
自开设《延安精神》课程以来,思政课教师就利用课堂积极传播延安精神的内涵及时代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学院不仅按照学校安排为研究生开设《延安精神》课程,引导研究生在实践中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延安精神,掌握和运用延安精神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还结合多门课程对本科生进行延安精神教育。
比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主线,以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将延安精神自然融入本课教学之中,做到了教学内容和延安精神的紧密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革命道德传统”内容与延安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同样发挥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上,教师们将延安精神与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认识论和社会历史观有机融合在了一起。
为弘扬延安精神、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教师们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QQ、电话、网络教学平台等媒介对大学生进行延伸性的教育工作,帮助学生解惑答疑,引导他们深入研究,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二)校外发挥优势多方宣传
多年来,思政课教师与保定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参与研究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尤其在学院延安精神研究会成立以后,教师们与保定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的接触更加频繁。积极撰写相关论文。如:在其举办的“纪念建党9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3位教师参加了活动,他们提交的3篇文章均在中国社会科学网上发表。特别是积极为延安精神研究会主办的内刊《延安精神研究》组织稿件,几年来,教师们在该刊物发表论文15篇,指导学生发表论文20多篇。年后,田海舰、安建平两位教授还分别担任了保定《延安精神研究》杂志的主编和常务副主编。
年10月和年2月,在党的十八大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理论优势,分别成立了“十八大精神宣讲团”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理论学习辅导组”,面对全校和保定市、县相关单位及“三走进”实践基地及时做好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精神的宣传辅导,在校内外开展讲座多场,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年,又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开展,成立了“党课辅导组”,并结合河北省委组织部“我到基层讲党课”活动要求,招募了9名党员志愿者义务讲党课。
理论辅导进一步助推“思政课”教师成为延安精神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
者和模范践行者。进一步助推思政课教师党员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
多年来,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和延安精神研究会,在河北大学延安精神研究会的领导和指导下,深入开展延安精神的学习、研究和传播工作,投入了较大精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以后仍会一如既往,积极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优势,为延安精神的研究和传播工作做出更大贡献(作者张露红系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
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刘云涛小儿白癜风能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bbzz/9515.html